【本報記者報道】香港完成第一顆在香港研製的高光譜遙感商業衛星「香港星」,將於今年11月底在廣東陽江海上發射。該衛星會搭載光學相機,提供的光遙感圖像,可為全球物聯網、防災減災、應急安全及智慧城市領域,提供高精準度的大數據。該中心計劃每年在香港製造約300顆商業衛星,並擬於明年在香港水域建立「香港太空港」,發射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衛星下線儀式致辭時表示,有關研發對本港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會有莫大幫助。
位於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新時空集團所屬的「香港衛星製造中心」昨天(9月20日)宣佈,成功研製出香港首顆高光譜遙感衛星「香港星」,並且已經完成總裝、測試、下線,將於11月底在廣東陽江海上發射。由研發、組裝到測試,共花了9個月。
搭載高解析度光學相機
「香港星」重75.6公斤,展開時闊2.3米,搭載了高解析度光學相機,令感知圖像更清晰。「香港星」可以提供立體圖像及高精度大數據,從而改善城市規劃建設、例如早前出現的世紀暴雨,將破壞減至最低。衛星製造集團總工程師張海明:「通過反覆觀察、對比,就發現有地方的地形發生了一些變化,可能會引起例如滑坡、大樹有可能會倒等這一系列的。這樣來說,政府相關部門可能就會發出一些預警,對自然災害的一個評估到底影響面有多大?影響力度有多深?這也可通過遙感圖像給決策者相應的訊息。」
不過,目前仿外太空環境測試等工序要在內地進行,集團正與特區政府商討撥地興建相關設施,期望日後提供「一條龍」生產線,真正做到「香港製造」,減省成本及物流運輸時間。張海明:「關鍵是政府要批准一個是土地使用、一個是允許做這種相關測試和相關測試所產生的一些不管是排放氣體的關係也好,還是測試的本身,它會對環境的一個影響,都要做一個很詳細評估。」
目標年產300顆商業衛星
新時空集團計劃投資290億港元,預料未來每年產值2000億港元,在2024年至2029年展開「香港太空星鏈」計劃,發射720顆衛星,實現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商業衛星星座,建立移動的物聯網。當中一半是香港製造。集團期望透過「香港太空星鏈」建立全球衛星智能手機系統,令落後國家都有網絡。
新時空集團總裁張崢表示:「由2024年起,香港衛星製造中心將面向全世界使用者所需,每年在香港製造約300顆商業衛星,基本上一天製造一顆商業衛星,使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商業衛星製造中心。」
此外,集團更計劃在香港建立「航天港」,在本港水域發射運載衛星的中型火箭上太空,目標明年可以發射第一支火箭,但選址未定。
擬建航天港 明年發射首支火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衛星下線儀席致辭時表示,對集團有關研發感到高興,認為今次商業衛星研製,對推進本港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會有莫大幫助。
孫東指出,政府於推動創科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匯聚人才及支援初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引進重點科創企業,有助本地科技產業的建設及深化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
他表示,局方於過去一年接觸逾200家重點企業,現已有近30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另有數十家企業正處於緊密洽談階段。他強調,引入一個成功企業要經過不斷溝通,才能落實引進企業。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