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西九龙致命工业意外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事故成因待查,但业界就认为要加强相关密闭空间的安全操作,以增加工人安全的保障。
建造业总工会安全顾问李光昇在电台节目中表示,以往曾发生密闭空间事故,同样引致工人死亡,当局之后曾收紧法例,清楚列明密闭空间定义,包括被围封及会产生可预见的指明危险,而在密闭空间工作要根据一定程序,包括作出风险评估等,他认为现时的法例足够,最重要是如何落实。对于今次事故,指管道上锁但仍有人在内是较罕见,至于责任谁属,则需由相关部门调查。
劳联主席、立法会议员林振昇在同一场合指出,法例对密闭空间的操作有严格规管,包括要与在内的工友保持联繫,环境是否通风或唿吸器是否足够,并需要配备救生绳索等,认为未来可运用科技,改善职业安全。
林振昇指出,目前已有部分工务工程地盘加入智慧工地设施,工人戴上手錶便可得悉位置,方便管理。但坦言中小型承办商或私人地盘未必会应用,建议政府可考虑提供资助,吸引他们使用科技,减少风险。
工联会昨就今次致命工业事故约见劳工处,要求当局尽快彻查成因,并检讨现有地盘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工友安全。工联职安健协会顾问、劳工界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认为,今次事故属于系统性一连串低级错误所引致,「大判」与「二判」都各有责任,即使「二判」亦须晰密闭空间的操作,认为当局要全面彻查,包括工程大判必须承担责任,因为应有足够资源作现场风险评估,才将工程外判,如因为外判制度下大判不用负责,有关罚则将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