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西九龍致命工業意外導致兩名工人死亡事故成因待查,但業界就認為要加強相關密閉空間的安全操作,以增加工人安全的保障。
建造業總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在電台節目中表示,以往曾發生密閉空間事故,同樣引致工人死亡,當局之後曾收緊法例,清楚列明密閉空間定義,包括被圍封及會產生可預見的指明危險,而在密閉空間工作要根據一定程序,包括作出風險評估等,他認為現時的法例足夠,最重要是如何落實。對於今次事故,指管道上鎖但仍有人在內是較罕見,至於責任誰屬,則需由相關部門調查。
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在同一場合指出,法例對密閉空間的操作有嚴格規管,包括要與在內的工友保持聯繫,環境是否通風或呼吸器是否足夠,並需要配備救生繩索等,認為未來可運用科技,改善職業安全。
林振昇指出,目前已有部分工務工程地盤加入智慧工地設施,工人戴上手錶便可得悉位置,方便管理。但坦言中小型承辦商或私人地盤未必會應用,建議政府可考慮提供資助,吸引他們使用科技,減少風險。
工聯會昨就今次致命工業事故約見勞工處,要求當局盡快徹查成因,並檢討現有地盤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工友安全。工聯職安健協會顧問、勞工界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認為,今次事故屬於系統性一連串低級錯誤所引致,「大判」與「二判」都各有責任,即使「二判」亦須晰密閉空間的操作,認為當局要全面徹查,包括工程大判必須承擔責任,因為應有足夠資源作現場風險評估,才將工程外判,如因為外判制度下大判不用負責,有關罰則將形同虛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