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近日有网店怀疑非法出售「香肉」,警方经调查后相信事件涉及骗案,骗徒入侵顾客手机,盗取银行存款。警方又称,毒App会不断改名,推广不同类别的产品及服务。警方相信,骗徒是以「卖狗肉」增加曝光率,希望制造舆论,暂时无发现有狗肉交易,又相信涉案件及跨境犯罪元素。
近日骗徒透过两个名为「玉鼎」及「挂羊头卖香肉」的社交专页刊登广告,声称出售「香肉」,并设WhatsApp帐号与顾客联络。警方经调查后发现,骗徒会要求转帐缴付30元订金,又传送连结,诱使顾客下载手机应用程式「送达百货」订货,但其实是可入侵Android系统的有毒程式,当受害人在虚假银行登入页面诱骗输入户口登入等资料后,骗徒便会转走户口存款。
要求在转数快转帐30元订金
至于用iOS的顾客就会收到指示,在「转数快」转帐30元订金到香港流浪狗之家的捐款户口,流浪狗之家已向警方报备与案件无关。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刘傲松表示,骗徒一旦入侵手机后,可以检视并控制萤幕并执行动作,他指:「当一确定时,手机已连接犯罪集团,可遥距控制受害人电话,进行遥距控制,包括遥距解锁,电话黑屏下可继续操作,令受害人难以发现。」
伪装电子购物平台不断改名
警方指,有关软件会假装为电子购物平台并不断改名,例如「第壹商城」、「港澳商城」、「88杂货舖」、「捞寳.com」以及「送达百货」,亦曾经假冒同名外卖软件。无论订购任何商品,都会被要求作出上面的步骤。
据了解,如Android用户已安装防毒软件,收到卖狗App时,防毒软件会作拦截,只要用户停止安装便不会中毒。而警方建议,如市民安装不明来歷的第三方应用程式,应将手机还原至出厂设定,又提醒切忌轻易相信社交平台上帖文。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署理警司叶卓誉指,暂时未有证据显示专页有到付狗肉:「相信他们希望制造舆论,譬如他们的帖文在短短数天已经有数千个赞好,会吸引一些对保护动物人士,尝试诱使他们安装有毒的应用程式并中毒,盗取他们帐户内的金钱。」警方亦不排除部分犯罪情节在境外发生,正与海外执法机构交换情报。
相信涉案件及跨境犯罪元素
警方又指,同类诈骗手法9月初开始出现,最初以酒店、旅游等产品作招徕,接获最少11人报案,损失金额介乎9,000元至41.5万元,金额逾136万元,暂时未有人被捕。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