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港大医学院和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合作,成功研发新型光活化联合疗法,通过静脉注射纳米制剂,并向老年黄斑病变患者的眼睛进行光照,以激活抗血管增生和光动力联合疗法,为治疗黄斑病变和其他由异常血管增生所引致的眼疾提供新的微创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并按专利合作条约提出国际申请。
根据香港眼科调查于2019年发表的数据,早期老年黄斑病变在本港70岁以上人口中发生率高达7.5%,是导致香港成年人视力障碍及失明的第二大病因。目前,在眼内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首选方案。不过,有关侵入性治疗方式或引起病人不适,并可能伴随严重的併发症风险。
至于传统的抗血管增生药物,在清除现有增生血管的效果亦欠佳。光动力疗法可提供一种临床解决方案,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激活无毒光敏药物,产生活性氧,从而破坏和清除病变血管。目前,光动力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结合抗血管增生疗法和光动力治疗,可为湿性黄斑病变的治疗提供更有效方案,有助延缓病情恶化并改善患者视力。
针对治疗老年黄斑病变,港大医学院与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合作,成功研发新型光活化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老年黄斑病变。
联合疗法效果显着 无明显副作用
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和李达三博士研究中心副教授,以及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调查研究员汪卫平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新型光活化纳米药物,将纳米药物单次静脉注射在有脉络膜增生血管的小鼠模型,然后对小鼠的眼部进行红光辐照,以激活纳米制剂中的光敏药物并产生活性氧,有关活性氧不仅促使眼部病变血管消退,同时触发抗血管增生药物从纳米制剂中释放,抑制病变血管继续增生。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疗法效果显着,而且没有导致明显的全身或眼部的副作用。
有关研究首次将光活化抗血管增生药物与光敏药物结合制成纳米制剂用于黄斑病变治疗,治疗程序既简单又安全。通过静脉注射和眼部光照,抗血管增生药物和光敏药物可发挥联合效应。是项创新成果为黄斑病变和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微创疗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这项研究採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和药用辅料进行制剂设计,或有助将来的临床转化。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