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港鐵宣布,由於基本加幅3.2%已達封頂水平,今年將按可加可減機制加價至封頂的3.09%,是連續第二年因為方程式得出的加幅超越「封頂」上限,加幅亦高過去年,預計新票價生效,不少市民都指加幅過高,認為港鐵須加強服務質素、減少故障。至於港鐵將累積「延後加幅」至明年及後年,立法會議員認為,餘下未調整的幅度若兩年內仍未能補回,就應撤銷。
港鐵連續第二年加價,去年12月通脹及第四季運輸業工資按年上升2.4%及5.2%,按可加可減方程式運算,再扣減與港鐵物業利潤掛勾的生產力因素,得出基本加幅3.2%,觸發封頂機制,即不可超過去年第4季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變動的3.09%,故加幅不得超過3.09%。
延後加幅間接增加價壓力
由於今年的基本加幅為3.2%,根據封頂機制,餘下0.11%會會分別於明年加0.06%及後年加0.05%。至於去年轉撥的1.85%延後加幅亦會在明年處理,換言之,明年有1.91%延後加幅須處理,間接令港鐵日後加價壓力增加。
至於每程車實際增加的數目,港鐵表示稍後會公布新車費表和實施日期。按加幅估計,朗屏過海到黃竹坑,成人八達通可能加至30.3元,要多付0.9元;由大圍前往黃埔,或需付10.1元、比現時車費貴3毫。
市民不滿連續兩年加價
不少市民都不滿港鐵連續兩年加價、且加幅過高,鍾先生指港鐵近年故障、延誤增加,如加價就應該減少相關情況,加價仍不斷出現故障就難以接受。戴小姐就不滿連續兩年加價,而將「未有加足」的百分比延後至明年及後年更加不能接受。而梁先生則指,印象中無論有多少人乘搭,或經濟如何都會加價,即使有機制亦無作用。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擔心現時經濟尚未完全復甦,港鐵加價會引起公共交通工具加價潮,加重市民生活負擔,又希望政府與港鐵商討,「延後加幅」如在兩年內未能補回,應該隔年「一筆勾銷」。工聯會議員陸頌雄亦指,港鐵票價每年都有延後加幅,認為封頂機制下,每年加幅已考慮市民當年收入增長,不應事後再追加,建議機制就延後加幅設立有效時限。
港鐵形容今次加幅封頂,照顧了市民的負擔能力,而合併以來平均每年票價調整,也低於平均通脹率,未來將繼續為乘客提供恒常票價優惠,讓長者、小童、合資格學生及殘疾人士等受惠;同時亦會繼續提供不同車費推廣,包括綠色專線小巴5毫轉乘優惠及「都會票」,並延續「全月通」、「屯門-南昌全日通」及「早晨折扣優惠」計劃一年。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是一個公開、客觀及具透明度的機制,在封頂效應下,今年的港鐵實際票價調整幅度為3.09%,較票價調整機制方程式得出幅度為低,反映有關安排能為市民把關,照顧市民的負擔能力。
局方又指,留意到港鐵會繼續提供一系列票價優惠,當局鼓勵港鐵在顧及營運環境及社會和經濟情況下,盡力提供各種票務優惠回饋乘客。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