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因应近期有骗徒冒用微信、WeChat或Tencent名义行骗,WeChat及WeChat Pay HK对此严厉谴责。为协助本港市民识别诈骗讯息,WeChat及WeChat Pay HK已参与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短讯发送人登记制」,以后发送短讯会加上「#」号以便识别,并取消骗徒常用的发送人名称,即WeChat及WeChatPayHK等。
最近手机短讯便掀起微信百万保障诈骗。警方单在7月就录得1,111宗「假冒客服」骗案,按月急增逾3成,损失金额2.05亿元。当中有逾7成个案与假腾讯或微信有关。
鑑于骗徒冒用腾讯及微信的名义行骗,WeChat Pay HK公布,为协助市民识别诈骗讯息,已参与通讯局的「短讯发送人登记制」,以后向数百万名流动电话用户发出短讯,会加上「#」号以便识别,并取消骗徒常用的发送人名称。WeChat Pay HK又强调,绝不会主动透过电话及短讯等方式,索取用户银行卡帐户及密码等个人资料,更不会要求用户转帐。
近日骗案变种 钓鱼讯息称「微保」到期
WeChat Pay HK又指,骗徒过去讹称短讯或电话帐户被冻结、或是百万保障/微保/腾讯保单/账户保障险等已到期,企图骗取资料及金钱。而近日骗案再度变种,骗徒会假冒银行、支付平台或保险公司,向市民发送钓鱼讯息,声称「微信保险」或其他保险服务,即将到期需要缴费,否则将从户口扣费,诱导市民点击钓鱼连结登入假客服平台,或回拨假客服电话取消服务,最后堕入骗徒陷阱。
为提高市民防骗意识,WeChat已在App内多次向用户发送提示讯息,并已制作及印刷5,000份反诈安全手册,将通过「反诈骗协调中心」防骗宣传车,在各大社区派发。WeChat Pay HK并提醒,若市民接到陌生可疑的短讯或电话,尤其涉及个人资料、帐户或信用卡密码、转帐操作,必须保持警惕,及时向警方或官方寻求协助。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