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紅樹林生態與進行實驗室、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簡斯諾(Stefano Cannicci),去年首次發現本港首個樹棲蟹種,並借其發現地點命名為汀角攀樹蟹(Haberma Tingkok),是繼1975年以來第二次發現本港紅樹林特有的蟹種;亦是全球只有三種Haberma屬的首個樹棲蟹種。簡斯諾及其研究團隊對發現感到興奮,將於今年夏天紅樹林蟹再次活躍時,再進一步研究其習性和生態。有關發現已於動物分類學國際期刊Zookeys上發表。 本報港聞部報道
港大研究團隊於去年7月前往位於大埔吐露港的汀角紅樹林,進行吐露港及赤門海峽的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工作,期間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四年級學生黃昊沺在一棵秋茄樹樹灌底,即約成人胸口高度,發現一隻體型如幼年般的成年雌蟹,遂向簡斯諾請教。
簡斯諾初步檢視後,懷疑是新品種;隨即告知研究團隊多加留意,以尋找雄蟹作品種鑑定。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研究助理張卓瑤憶述,當時她站在樹前觀望,突驚覺樹枝有異動,見狀跟身旁簡斯諾合力捕捉第一隻雄蟹。簡斯諾在顯微鏡下檢查樣本,隨後確認為首次被發現的汀角攀樹蟹。
亞熱帶首個樹棲品種
汀角攀樹蟹是體形細小的微形蟹,可攀樹、彈跳、快速移動,身長不足一厘米,扁平,身體呈深棕色,有方形甲殼、長肢足和橙色蟹螯。簡斯諾介紹,全球已知的Haberma屬蟹種只有兩個,分別在新加坡和新畿內亞被人發現;新蟹種則是Haberma屬中首個居於亞熱帶,亦是首個樹棲的品種。而雄蟹的第二和第三對步行足擁有Haberma屬特有的鎖定系統,相信於交配時用作抓住雌性,但肢足較另外兩品種修長。
1975年後再有新發現
簡斯諾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次是繼1975年由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帕氏假相手蟹後,再發現第二種本港紅樹林特有的蟹種,更是首次於本港發現樹棲蟹。他認為在氣候和暖的地區由於水溫較高致含氧氣較低,加上逃離捕獵者,有蟹種或進化出攀樹能力,並發展肺部呼吸和所需視力。現時全球約2,000個蟹種中,只有約20個為攀樹蟹。他形容發現令人鼓舞,反映在高度城市化地區如香港,紅樹林仍存在豐富多樣性,而現時對蟹類不同物種的理解尚有不足。他期望透過研究蟹種的攀樹行為,會對物種進化有更深的了解。
簡斯諾又提到,暫時只在海圖基準面上約1.5至1.8米的秋茄樹上發現新蟹,而秋茄為本港常見真紅樹之一,相信在其他本港紅樹林都會發現新蟹種;將於今年蟹隻活躍的夏季作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