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安医院—司徒拔道骨科专科医生杨扬表示,脚踝关节由两条下腿骨及距骨组成,亦称为胫距关节。她指:「脚踝关节会因为受伤、感染或磨损而流失软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关节炎。」
杨医生指出,「脚踝关节炎可以有数个成因,当中约46.6%因典型踝关节骨折、约23%为踝关节扭伤及约12%骨性关节炎。另外,患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或幼年型关节炎的人士,亦有较高机会令脚踝受伤。」一旦患上脚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疼痛及发炎,尤其于进行剧烈运动时痛楚加剧,同时亦可能出现关节红肿、发热及变形。因此,患者的行走距离会受到限制,而且不能蹲下、走楼梯及驾驶等,影响日常生活。
全踝关节置换术6周復元
要诊断是否患有脚踝关节炎,医生会先为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步姿及检查疼痛的关节;医生又会为患者进行X光检查,检测患者的脚踝关节空间是否较窄或出现改变;若有需要时,患者可能要接受骨骼扫描、电脑断层扫描或磁力共振,检视骨骼及软组织。
在治疗脚踝关节炎方面,杨扬医生又称:「现时主要有两个治疗方法,包括是踝关节融合术及全踝关节置换术,前者的稳定性较高,相反流动性就较低,復元时间需要三至六个月,价钱较便宜,因此较适合长者或较少活动的人士;而后者的稳定性稍低,但灵活性较高,復元时间只需六个星期,所以较适合年轻及多活动的患者。」
近九成患者满意手术效果
若以全踝关节置换术为例,她解释,「进行手术时,医生先于患者受伤的踝关节前面打开伤口,取出患者已受损的胫骨未端及距骨,然后把人工关节植入脚踝再封闭伤口。手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得以提高及痛楚减少。」而根据一些研究显示,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分数于术后都有所上升,平均只有约35%患者于手术后仍感到痛楚,近九成患者对手术感到满意,而人工关节的寿命约为5至14年不等。
曾有一名49岁的男患者,因踢足球而经常扭伤,但总是不多理会,由它自行消肿,结果令脚踝出现关节炎,连走路也觉得痛。其后医生为他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手术后痛楚不再,亦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