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对于外界建议政府在卖地设限制条款,减低土地价值,从而降低楼价。树仁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助理教授兼副系主任袁伟基,以及香港公屋联会总幹事招国伟均坦言未必有效。袁伟基表明:「连直接平抑楼市的『辣招』都没有用,这些间接招数怎会有效?」他指觅地需时,就算见效都需要大量时间,而招国伟则以「港人港地」为例,表示启德一号现时呎价2万元,限制条款亦未必有用。
「远水不能救近火」 早前有建议政府在批出部分私人住宅发展用地时,在卖地条款加入限制条款,包括只卖给首次置业港人、不准出租及买家要有月入限制等,冀限制市民需求,减低土地价值而降低楼价。袁伟基认为招数太间接,加上现时需求急增,不少人都是靠两代人努力上楼,变相购买力大增。另外,在楼市炽热下,买家认为即使中了「辣招」,但仍有庞大利润,故相信减低土地价值亦未能减低需求,楼价不会调低。
他又表示,政府找地亦要时间,就算政策带来少许效益,相信实行亦要耗时几年,远水不能救近火,政府若有心压抑楼市,可以考虑设租务管制及不再豁免差饷等。
促加快兴建居屋
招国伟则指出,内地资金不断抢地,本港不时出现麵粉价高于麵包价,就算卖地时增设条款,相信亦难避免麵粉价高昂问题。他以「港人港地」为例,启德一号平均呎价2万元,根本无助港人上车,故建议政府加快兴建居屋,如与私人发展商合作兴建以增加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