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新成立的「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成功透過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由實驗大鼠神經細胞發出的信息,以拆解動作記憶於大腦內形成的複雜過程,從而解釋高等動物如何學習新的動作技能。研究結果有助加深認識可造成肢體動作障礙的腦科疾病,例如柏金遜症及中風等,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幫助運動神經失去功能者 中大醫學院蔡永業腦神經科學中心與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容永豪和副教授柯亞共同率領的研究,應用了尖端神經生理學技術,記錄實驗大鼠在學習新動作技能時,牠們大腦運動皮質內神經細胞所發出的活動信息。柯亞昨日表示:「今次研究最具挑戰性之處,是要在實驗大鼠學習動作技能的過程中,準確記錄由多個神經細胞同時發出每分鐘數以千計的神經信號,而記錄的時間為期逾一周。」 研究團隊期望,透過今次研究結果,協助醫學界了解大腦學習動作技能的機理,以幫助運動神經系統失去功能的患者,發展更有效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