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本報港聞部報道】膽脂瘤又稱珍珠瘤,因看起來白白亮亮,類似珍珠般的光澤而得名。膽脂瘤亦稱表皮樣囊腫,珍珠瘤等。目前認為是源於異位胚胎殘餘外胚層組織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腫瘤。多發病於腦部和耳部。根據膽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顱內膽脂瘤、外耳道膽脂瘤和膽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至1.8%。瘤的體積由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膽脂瘤多採取手術切除。
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至1.8%。可為多發,大小由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高峰年齡均在40歲。男性略多於女性,約為1.25比1。多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以20至50歲發病最多見,佔70%以上。可伴有皮瘺、脊柱裂、脊髓空洞症、顱底凹陷症等。
多採取手術切除
膽脂瘤多採取手術切除。顱後窩表皮樣囊腫,尤其是顱後窩底、第四腦室者,可取中線枕下入路;中腦者可經幕下小腦上入路;鞍區者可取翼點入路;中線旁跨越顱中窩和腦橋小腦角的啞鈴形者,可取一側乳突後入路。
若腫瘤體積小而無顱內擴展或感染,僅與周邊結構輕微黏連,尤其是第四腦室的表皮樣囊腫。但相當多的部位的膽脂瘤達到組織病理上的全切都是比較困難的,往往有少量包膜殘留,有時候術後磁力共振會顯示有增強的信號存在。
腫瘤的囊壁為生發組織,應對無粘連的囊壁盡可能廣泛切除,為防止腫瘤細胞隨腦脊液的擴散,可採取手術中腫瘤周圍棉條覆蓋保護的方式。在仔細清除囊腫內容物後,注意反復沖洗手術區,防止手術後的無菌性腦膜炎。
對於顱內膽脂瘤,無明確預防建議。對於曾接受手術治療並病理確診的患者,需要定期影像覆查以求早期發現腫瘤的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