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3月 27日
星期一
   | 氣 溫 : 1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推多項置業計劃派定心丸 學者:納米樓銷情或受影響
發佈日期 : 2017-10-12

不少市民慨嘆樓價過高。
學者指政府推置業計劃或可減少市民買私樓。
不少市民慨嘆樓價過高。
學者指政府推置業計劃或可減少市民買私樓。

對於政府推出多項置業計劃,有經濟學者稱政府一氣呵成地推出資助置業計劃,為市民帶來一個正面的信息,就是不用過分擔心樓價高企現象,令他們的置業機會無望,相信仍有機會晉身業主。


本報港聞部報道


樹仁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稱,目前樓價高企,市場又經常流傳令人憂慮的信息,例如「今日不買,樓價再升,便沒有機會」,這些信息令市民帶來心理上的負面影響,擔心置業夢碎。但另一批市民可能在未有慎重考慮下,受到外面的資訊影響,而一窩鋒地置業上車。


要市民相信仍有機會買樓


市民活在樓價不斷上升的陰影下,雖然所推出的置業數目不算多,但他認為政府推出的措施,可以帶來心理上的正面作用,令市民相信「仍有機會置業,不需要急於『上車』」。他相信政府的措施或許會影響一些面積較小單位的銷情,例如納米樓,「除非是一些炒家,否則一些用家,未必會過急置業」,袁偉基又謂,一些質素欠佳的舊樓,亦較難轉售。


對於政府提出白表人士(即租私樓人士)購買未補價居屋計劃恒常化,高力國際亞洲區評值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認為,若此計劃以恒常化形式推出,將有助中低收入人士置業安居,另「綠置居」計劃亦能有效減低政府在公共房屋的長遠負擔,將資源循環投放於公營房屋上。


對於提出「綠置居」恒常化,城市大學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同這個建議,認為可以協助政府覓地,興建更多房屋,「如果土地都是用來興建資助房屋,少數為私人樓宇,這樣相信市民仍會支持多些覓地建屋,只要這些土地不影響生態環境便可。」


擔心輪候公屋時間會增加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若推出的「綠置居」單位規模太大,將可能對輪候時間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房委會在收回買家現有的公屋單位後,要還原單位再作編配,需要約個半月時間。他說,明年初會對「綠置居」先導計劃進行檢討,現時仍未知道計劃下回收單位的面積,以及是否位處偏遠地點,屆時才能討論是否將計劃恒常化。黃遠輝認為,房委會需要考慮假若將來大規模推出「綠置居」,公屋居民是否仍有意欲購買,因此要考慮需求問題。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指出,施政報告提出具體措施以重建置業階梯,可幫助年輕家庭「上車」,為年輕人帶來希望,化解了一些房屋問題。


但「公屋聯會」對建議感到失望,擔心增加公屋輪候時間。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對建議感到失望,認為肯定會延長輪候公屋時間,預計平均時間可能突破五年。文裕明表示,綠置居單位在公屋供應中抽出,但當局無因此增加公屋供應,加上騰空的單位需要時間還原,輪候公屋時間無可避免會因此增加。


質疑本建公屋地轉綠置居


輪候公屋七年的毛女士對此建議感到失望,形容上樓好像是不可能的事,質疑原先興建用作公屋的樓宇,又轉為「綠置居」,令他們無法住新樓。她說與丈夫以及兩個女兒居住在鴨寮街的唐樓單位,月租7,200元,下月租約屆滿,業主將加租至9,200元。她說全家收入不足大約1.7萬元,難以負擔昂貴租金,將會找地方搬遷,期望能盡快上樓。

您可能有興趣:

1
醫管局稱是好開始 冀愈趨成熟 79大灣區醫護公院工作1年 4.1起來港交流

2
維持3個月內完成檢討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

3
衞生防護中心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流感

4
3月24日世界防癆日 衞生署辦講座及宣傳冀提高社區關注結核病

5
中大新技術有效評估愛滋病毒感染者心臟病風險

6
各界精英出謀獻策 積極爭取發言 體現李家超高號召力 特首顧問團首次會議聚焦香港機遇發展

7
天文台料今年有4至7個熱帶氣旋闖港 新增「極端酷熱」級別警告氣溫達攝氏35度即發出

8
幼稚園學童跳出校園 走入「ICAC兒童教室」

9
教育大學不禁用人工智能輔助工具

10
運輸署冀透過三隧分流 改變駕駛者習慣

11
屬近年最重判刑販毒案 被告獲釋已年屆古稀 38歲運輸工販運51公斤可卡因判重囚34年

12
葵涌婦人萌死念後離家失蹤 警派無人機助搜尋 5小時內成功救人

13
法官斥被告行為極卑劣自私 間接令政府防疫努力付諸流水 男子確診新冠期間到食肆被判入獄7個月15天

14
入境主任涉用虛假安心出行 獲判無罪 法官稱灣仔入境大樓地面無獨立二維碼

15
元朗電纜橋大火 市民索償逾6500元賠償 法院駁回中電剔除申索申請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