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香港中文大学2013至14年度获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资助6,033万元,启动为期五年的「智能化太阳能技术:採集、存储及应用」研究项目,中大工程学院院长汪正平联同20多位来自中大、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学者队伍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最近将不同队伍的研究成果整合为实际应用方案,在和声书院设置示范基地,验证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效益。
解决再生能源发电不稳 研究团队在能源採集、存储及应用三大范畴均获得相当进展,电力应用方面,中大信息工程学系副教授陈名华及其团队就微电网营运研发崭新「微电网发电调度的在线算法」,解决再生能源发现不稳定的难题,研发高效节能且融合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系统。
微电网是小型发电及配电系统,同时採用太阳光等再生能源及小型燃气发电机,提供电力。此系统可并网或离网运行,有效提升供电稳定、能源转换效率及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美国、日本、德国及丹麦都积极推动微电网发展,但再生能源受天气影响,供应量不稳定,营运商难准确预测微电网负荷,陈名华及其团队提出一套名为CHASE(Competitive Heuristic Algorithms for Scheduling Energy-generation)的调度追踪算法,可在没有或极少预测信息情况下,仅靠过往用电趋势智能追踪理想调度,适时调配电力来源,满足用电需求,同时节省约20%成本。研究下一阶段在中大和声书院实地试验,技术成熟后,本港的离岛是合适试点。
构建智能微电网实验室 理大工程学系教授许昭研究团队构建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集光伏、储能及电能优化调配为一体,是全港首个微网控制实验平台,团队成功研发本港首个实时回应频率变化的智慧型电气负载控制器,可用于不同家居电器。控制器让电器即时参与频率回应,频率过低时切断非重要负荷,系统频率恢復时迅速恢復供电。雪柜、冷气机和热水器等大型家电适合使用此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