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为应对人口老化带来的挑战,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拨款超过1.9亿元,于2015年主导推行「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联同中大、港大、岭大、理大的老年学研究单位,在八个先导地区推动长者及年龄友善风气。马会昨天举行「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第二阶段启动礼,正式宣布将计划提升为一个全港性的项目。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徐英伟、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担任主礼嘉宾,各区区议会、安老事务委员会、民政事务处、社会福利署、非政府组织及地区团体超过200位代表亦有出席。
4大学为长者及市民提供培训
计划首阶段的八个先导地区,包括沙田、大埔、中西区、湾仔、九龙城、观塘、离岛及荃湾,已有六个先后加入世界衞生组织的「全球长者及年龄友善城市及社区网络」,另外两个亦正进行申请工作;第二阶段将会由本港八个地区扩展至其余10区。
为加强大众对年龄友善的认识及关爱长者,四间大学的专业支援团队为区内的长者及其他市民提供培训,鼓励他们成为「龄活大使」,更于早前在全港18区招募超过800名「龄活大使」,并举办了超过70个「龄活大使」活动,向超过2,000名参加者传递长者及年龄友善的讯息。
已经退休的婆婆黄桃园,在2015年接受了中大老年学研究所的培训,成为「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沙田区的「龄活大使」,并于启动礼上与市民分享感言。她表示:「我参加了『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耆青共乐FUN FUN FUN』成为年轻长者的师友,并与年轻人一同学习一些基本实用技能,如维修技巧、宠物探访及剪髮等,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免费服务。是次活动让三代共聚一堂,让我学懂互相尊重、沟通及社会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