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我故事】
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园前日(8日)重开,椭圆形大草坪固然是焦点,但洗手间「茅室」更是暗藏玄机。「茅室」及附近的憩座区由本地年轻设计团队LAAB负责优化设计,除在设计上配合公园整体格局之外,为突显尖沙咀独有的文化气息,更在墙身、厕格门上加上各种唿应尖沙咀歷史的马赛克画及壁画,亲切的钟楼跃现眼前。LAAB设计总监吴镇麟向《成报》表示:「尖沙咀是个有文化特色的地方,我们希望可以在设计上能够唿应香港的歷史。」 本报港闻部报道
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园在2016年第二季起封闭进行优化工程,直至前日重开。整个优化工程,由新世界集团牵头,找来四大设计团队,除了国际享负盛名的园景设计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外,更找来本港新晋的年轻设计团队LAAB,为公园注入本地色彩。LAAB负责本次项目的设计团队共八人,连同设计及施工,足耗时一年半,作品名为「茅室」。
马赛克画另配上旧照片
梳士巴利公园是尖沙咀的一部分,故团队希望藉着「茅室」的一角,向使用者展现尖沙咀的歷史面貌,例如男女厕的墙上就各有尖沙咀50、60年代的马赛克画,配色更与公园整体配色相近,以增加一体性。LAAB设计总监吴镇麟说:「尖沙咀是个有文化特色的地方,我们希望可以在设计上能够唿应香港的歷史。」
为求有本地特色,LAAB向收藏家收集旧相片。除了要求照片是50、60年代的尖沙咀旧貌之外,他们更严格要求照片的拍摄角度。LAAB希望游人能透过壁画,如同穿过一面玻璃,看到过去的尖沙咀。女厕的方向为海,故女厕的画就是60年代的维港海景。女厕壁画上,可见到尖沙咀的旧火车站大楼及钟楼。男厕壁画的方向对着马路,故壁画正是50年代的梳士巴利道。
作为素材的照片,撷取了尤在屹立的半岛酒店主楼,又拍下了殖民地年代的特色画面,只在1949年至1983年服役的丹拿A型双层巴士。照片的角度与使用者所企的位置完全脗合,男女厕两幅画,加起来为茅室的位置留下註脚。
「倒夜香」与「太空厕所」
LAAB团队除了在「茅室」展现尖沙咀的歷史,亦希望呈现出香港本地的厕所文化,因此在每一个厕格的门后都画上了不同的厕所图画,如「屎坑巷」、「倒夜香」甚至是「太空厕所」,以线性纪录着香港茅厕不同时代的形态。图画中英对照,更是LAAB团队亲手所画。LAAB合伙人冯奕萍笑言:「我们希望可以用图画唿应歷史。厕所在最久远时,叫作茅室,后来变成倒夜香。我们希望透过图画,纪录厕所文化的变迁。不过因为图画各分布在男女厕,应该没人能全部看一遍。」
梳士巴利花园座落的地段人口密集,「茅室」会是一个非常多人用的设施。在设计的概念上,他们盼能做到与周边公园环境融为一体。LAAB在参考了座落在旁边,由James Corner所设计的木条型建筑后,就在「茅室」的外观加入了大量木色条子,以增加一体性,冀游人进入公园,心情是放松的,而不希望他们在进入洗手间后,这份放松会中断。
洗水间室内外面积共约1,000平方呎,外形铺以连续的曲面磨纱玻璃,以及流线型条子,自然光可透过条子的间隔,照射厕所之内。LAAB考虑了玻璃的不透明度及窗口的角度,确保既能保障私隐,又可让使用者享受到自然风及自然光。厕所内除种植部份公园内既有的植物,更会播放流水与雀鸟的录音,让使用者在进入洗手间后,仍觉得尚在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