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5月 04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中大研發演算法 助治療聽障兒童
發佈日期 : 2018-01-23

黃俊文、馮剛毅均有份參與研究論文。

【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與美國芝加哥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Ann & Robert H.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icago)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夠透過腦掃瞄預測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後腦部聽覺區的變化,從而推算該兒童的語言能力。這項研究有助醫生為聽障兒童度身訂造治療方案。


聽覺和口語發展取決於耳朵和大腦。患有早期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大腦聽覺區缺乏充足的刺激,導致非典型腦部發育,影響學習口語的能力。雖然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指出,於早期植入人工耳蝸有助聽障兒童恢復部分口語能力,但仍無法追上聽力正常的同齡兒童,影響他們日後學業、社交生活以及成年後的就業機會。及早介入能夠協助聽障兒童發展口語。


研究論文通訊作者、認知神經科學專家、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教授、何鴻燊認知神經科學講座教授兼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指出:「能夠預測語言發展的重要性,在於臨床醫生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早介入治療,幫助兒童更有效地學習語言。」


為護理人員提供具體信息


盧裡兒童醫院聽力學和人工耳蝸植入醫學總監兼外科醫生、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Nancy M. Young表示:「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可靠的方法來預測哪些兒童會發展出較差的語言能力。是次研究目標是在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前,為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提供具體的信息,例如手術會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及語言發展帶來多大的改善。準確預測手術成效是改善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第一步,同時為開發新療法和測試奠定基礎。」


植入人工耳蝸後,兒童須接受聽覺及言語復康訓練,如辨別聲音、改善發音及理解語言等。不過腦部發育因人而異,因此劃一及密集的治療方法並不可行,亦無法充分滿足這些可能遲緩發展的兒童之需要。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兼大腦與認知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馮剛毅表示:「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使我們能夠在手術前根據兒童的腦掃瞄影像,預測兒童未來的語言能力發展。這種預測是實現個人化治療的關鍵步驟,將改變無數兒童的生命。」

您可能有興趣:

1
5項缺失須2個月內糾正 否則或被刑事檢控 消委會遭黑客入侵洩逾450人資料 私隱署批網絡安全意識不足

2
私隱專員列舉消委會五大缺失

3
私隱專員向處理個人資料機構提出建議

4
私隱署指在家工作成新常態 涉遙距登入 籲機構加強加密保障

5
存放「圍封強檢」住戶資料平台任瀏覽 機電署已報警處理

6
取消儲存在DVD光碟做法 料新系統年省近9000萬開支 警務處擬建中央數碼影像平台統一儲存數碼影像

7
警務處擬建立中央數碼影像平台簡介

8
新系統與目前版本的分別

9
傳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 與消費物價等因素掛勾 最低工資或變一年一檢 勞方:歷史性改變資方:更易做預算

10
新一年最低工資或加約1元

11
《密閉空間工作守則》修訂內容 目標5月公布

12
包括增加免責條款 訂明情節惡劣才有可能判監 強制舉報虐兒 勞福局提3大修正方向

13
有議員倡引入罰則2級制

14
調研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 李強: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促進產業綠色化升級

15
特斯拉通過內地汽車數據安全4項全部要求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