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中大研發演算法 助治療聽障兒童
發佈日期 : 2018-01-23

黃俊文、馮剛毅均有份參與研究論文。

【本報港聞部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與美國芝加哥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Ann & Robert H.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icago)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夠透過腦掃瞄預測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後腦部聽覺區的變化,從而推算該兒童的語言能力。這項研究有助醫生為聽障兒童度身訂造治療方案。


聽覺和口語發展取決於耳朵和大腦。患有早期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大腦聽覺區缺乏充足的刺激,導致非典型腦部發育,影響學習口語的能力。雖然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指出,於早期植入人工耳蝸有助聽障兒童恢復部分口語能力,但仍無法追上聽力正常的同齡兒童,影響他們日後學業、社交生活以及成年後的就業機會。及早介入能夠協助聽障兒童發展口語。


研究論文通訊作者、認知神經科學專家、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教授、何鴻燊認知神經科學講座教授兼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指出:「能夠預測語言發展的重要性,在於臨床醫生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早介入治療,幫助兒童更有效地學習語言。」


為護理人員提供具體信息


盧裡兒童醫院聽力學和人工耳蝸植入醫學總監兼外科醫生、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Nancy M. Young表示:「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可靠的方法來預測哪些兒童會發展出較差的語言能力。是次研究目標是在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前,為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提供具體的信息,例如手術會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及語言發展帶來多大的改善。準確預測手術成效是改善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第一步,同時為開發新療法和測試奠定基礎。」


植入人工耳蝸後,兒童須接受聽覺及言語復康訓練,如辨別聲音、改善發音及理解語言等。不過腦部發育因人而異,因此劃一及密集的治療方法並不可行,亦無法充分滿足這些可能遲緩發展的兒童之需要。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兼大腦與認知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馮剛毅表示:「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使我們能夠在手術前根據兒童的腦掃瞄影像,預測兒童未來的語言能力發展。這種預測是實現個人化治療的關鍵步驟,將改變無數兒童的生命。」

您可能有興趣:

1
發展局:國家安全必定屬於公眾利益考慮 各國駐港領事館續期 須外交部駐港公署批准

2
紅山半島涉潛建 發展局:地契續期與執管行動分開處理

3
楊潤雄稱重置科學館僅為初步構想

4
香港與沙特簽備忘錄招商引資 深化合作關係 FII峰會李家超推廣香港是「超級增值人」

5
維港投資周凱旋:李嘉誠2021年1月稱「山雨欲來」 投資宜保守

6
失業父親為仔開學借8萬 償還近16萬仍未還清欠債 警方搗高利貸集團拘22人年息近3000厘

7
警拘2騙徒呃商人400萬元泰達幣 旺角租舖扮兌換店 用練功券偽鈔

8
涉食肆偷信用卡 警拘3男

9
順利邨「警癡」冒警 當街截查身分證被捕

10
文體旅局:辦特色活動及打卡點 提高服務質素 政府牽頭搭台續辦盛事推動本地消費

11
西九文化區辦首個聖誕市集

12
內地電動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進駐科學園

13
滙豐及恒生明年增產假至20周

14
世茂集團境外債重組取得進展 擬減債60億至70億美元

15
曾因販毒罪被判監16年 法官稱案底差劣 地產商榮國企業創辦人之子管有危險藥物罪成囚22個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