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重的天灾人祸,遇难者遗体或是躺在冰冷地面,或是身首异处,或是不知所终,警务处「灾难遇害者辨认组」(简称:DVIU)就需要出动,在灾场搜索尸体,检回残肢,辨认身份,让死者安息,生者释怀。上月发生的大埔公路九巴夺命意外,出动近半人手,即约300人参与行动,绝大多数被派往殓房协助家属辨认遗体。警方灾难遇害者辨认组主管游乃强警司接受访问时表示,由于车祸的撞击力太大,有遇难者遗体难以辨认,需凭死者衣物、身体特徵及手机资料等协助辨认身份。队员受过专业训练,可尽快辨认遗体身份,但最困难反而安慰突痛失挚亲的家属。
本报港闻部报道
「灾难遇害者辨认组」由刑事侦缉人员自愿兼任,奉命出动就意味着发生严重死亡事故,最近一次执勤就是在本年2月的大埔公路九巴19死车祸。当日率先抵达车祸现场的游乃强表示,经评估决定调派该组约一半人员,即约300多人出动,其中100人到现场协助搜寻死者遗体及残肢,余下人员到葵涌殓房协助处理辨认死者身份。他解释:「当时我观察煞车軚痕,巴士倾侧时扫烂的护烂、树、电灯柱、斜坡上的巴士、弹出的碎片、以及伤者的遗留物等来评估灾场面积。再评估要如何将现场分成小区域彻查,需要多少小区域、一区域需要的人手多寡,以决定出动多少搜查队。」由于新界南总区指可处理车祸现场搜查工作,故DVIU只派数名教官到车祸现场协助;约200名的队员编配到葵涌公众殓房,协助法医尽快确定死者身份,以及帮助寻亲人士确认失联亲友下落。
约200人坐镇殓房 寻尸身特徵
当日大埔车祸现场共设两个临时殓房,各放置6具及12具遗体。食环署派出黑箱车运送遗体,每具遗体由一名机动部队(PTU)人员负责护送。当黑箱车及机动部队乘坐的大卡车从车祸现场抵达葵涌殓房后,机动部队人员则与殓房职员交接,双方打开尸袋,以确定为负责遗体。在殓房,DVIU人员与法医一起处理遗体及残肢,透过检查死者遗物、身份证及服饰,并观察遗体的身体特徵,例如开刀痕迹、刺青等,并逐一拍照,以专业方法尽快确定死者身份。按照一贯做法,若果家属未能辨认死者身份,则要再提供自己的血液样本,供与遗体的DNA核对确认。
游乃强忆述,大埔车祸的撞击力太大,有些遗体非常不完整,,甚至面目难以辨认,即使有身份证,亦难以辨认身份。不过,当日同事的表现既专业又聪明,「譬如透过把死者手机解锁,观察未接来电之类」。刑侦人员见惯生死,但游乃强坦言对今次惨剧感觉悲伤,「好端端一个人,就这样失去生命,还因为冲击太大,脸容被撞致难以辨认,好悲伤。」故此,在殓房除了灾难遇害者辨认组人员,还有警队「心理服务课」预先向队员作辅导。
灾难现场可分为Open disaster或Close disaster,分别对应知道或不知道受害者名单的情况,例如坠机便会有乘客名单,死者身份一开始便知道,但像是大埔车祸,死者家属只是初步与死者失去联络,无论是警方或家属都不知道其生死。警方只能透过死者家属提供的资料和现场死者资料进行比对,帮遇难者找到其家人。灾难遇害者辨认组副主管温伟民总督察叹道:「大埔车祸以我们训练的基准来说,情况算较简单。但当办认到遗体身份,便需安抚失去了希望的家属的情绪。其实处理死者,比起处理生者容易。」他续说,有些意外环境混乱,随时可能出现「尸叠尸」情况,故成员会以直线方式进行搜查,先处理直线最近的遗体或残肢,不论该区有多少个遗体和残肢,因为可能并非是同一人,以免在混乱下弄错。
海难尸身发涨 大火脸面模煳
DVIU曾处理多宗大型案件,加入警队33年的小组指挥官王澍邦总督察表示,最难忘是造成39人死亡的南丫海难。当日,王澍邦奉召到场救援,由于遇难者遗体浸在水里一段时间,死者的遗体被打捞后,尸身已开始发涨,遗体随即送到水警机地。他忆起,灾难遇害者辨认组成员一边要辨认遗体,一边需安慰家属的情绪,工作极具挑战及相对困难。王说:「见到小朋友遗体,个心就感觉强烈一点,有些年资浅同事,情绪起伏亦比较大」。论最困难的案件,要数1996年的嘉利大厦大火。「当时所有遗体都烧焦了,根本无法凭样貌及性别来辨认。你知道它是尸体,但外貌上不是,只会见到一个类似人型的尸体,见到不样貌,性别……衫裤鞋袜完全见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