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领导的国际研究证实,一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下简称「抑制剂」),对復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具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治疗一年后的整体存活率约为60%,而接受传统化疗的病人,一年存活率低于50%。
现时鼻咽癌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和放射性治疗。近年,癌症免疫学(cancer immunology)发展迅速,出现名为「免疫治疗」的癌症治疗,方法是透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对抗癌细胞。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是美国政府主要研究癌症的机构,亦是世界上最大的癌症研究资助者,一直支持致力提升免疫治疗效用的研究。为评估一种名为nivolumab的「抑制剂」对復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了此项由中大医学院学者领导的国际研究。是项研究亦同获属于「Mayo医学中心第二期临床研究联盟」的多间医学机构参与。
六成患者治疗一年后存活
2015年至2016年间,研究人员共招募了44位来自全球11个医疗中心的復发性及扩散性鼻咽癌病人参与研究,当中大部分为亚洲人。结果显示,整体反应率为20%,其中一名患者的癌症徵状更完全消失持续近一年。研究参与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一年的整体存活率为60%。参考过往数据,同类患者接受其他治疗的整体存活率一般只有少于50%;相比之下,免疫治疗的成效较好。
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马碧如教授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头颈癌指导委员会-鼻咽癌临床测试规划小组」的执行委员,以及「广泛转移小组」的联合主席。马教授昨日解释:「一般来说,大多数復发性及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都只能接受纾缓性的治疗,根治性治疗对他们并不适用。是次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对一些鼻咽癌患者具有持久的临床功效。与传统化疗比较,病人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且较少出现严重副作用。」马教授续称:「能够与这优秀的国际团队一起工作,努力不懈地以破纪录时间完成此项跨国研究,我们实在感到非常荣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