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牽頭的公共終身年金計劃正式推出,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本月19日起可認購登記,每人最多可以一筆過支付100萬元保費,每月領取5,000多元至7,000多元年金,直至終老,等於自製長糧,而最低投保額則為5萬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若超額認購,會將發行額由100億加碼增至200億元。不過,有學者指出,年金計劃投資回本期長,不適合年紀大的長者,亦不能對抗通脹,不建議長者把全部資產放在年金上。 本報港聞部報道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昨日正式推出「香港年金計劃」並舉行啟動禮,65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在本19日至8月8日的三周登記期內登記認購意向,計劃的分銷網絡涵蓋全港20間零售銀行共700間指定分行,下周一(9日)起便會提供「認購意向表格」,投保人士登記後,由今年9月起至明年3月便獲安排出席銷售會面,以辦理投保手續。
年滿65歲 最低投保5萬
年金計劃投保費最低5萬元,上限為100萬元,以65歲起一筆過投保100萬元計算,男士每月可獲5,800元年金收入,女士由於預期壽命較長,只有5,300元;另外愈大年紀開始投保,每月取得年金愈多,如75歲才投保,男士每月7,360元,女士則每月獲6,420元。整個計劃,初步估計內部回報率約4厘,假設男士65歲投保,到第10年即75歲便回本;女士65歲投保,第11年回本。計劃亦設105%「保證回報」,即一筆過繳付100萬元,中途沒有退保,累積可收取最少105萬元。長者投保後,第二個月起便能有定額收入,直至終老。
若中途離世或退保,香港年金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劉應彬引用例子表示,若投保人65歲投入100萬元,每月年金金額5,800元,保證期為182個月,其一年後身故,投保人當時已收取12個月年金合共69,600元,其指定受益人可選擇繼續收取年金,領取餘下的98萬多元,盡取保費的105%;或者選擇一筆過取回,但按身故賠償連同投保人已收取的年金,合共只會取到約七成本金。陳茂波表示,若出現超額認購,會將發行額由100億元增至200億元,若仍出現超額情況,年金公司會訂出「分配金額上限」,如何劃線則視乎最終有多少人認購。
不建議全部資產買年金
研究退休保障多年的港大學者周永新則認為,長者應計算資產以決定購買多少年金,但指出投資回本期較長,75歲以上年紀較大的長者未必適合。他又指出,年金雖為長者提供穩定現金流,但年金計劃不能對抗通脹,建議長者不應投資所有資產於此,可考慮將部分資產用作銀行定期存款,或購買政府推出的通脹掛勾債券等。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系副系主任袁偉基亦表示,現時利息較低,市面上亦缺乏低風險投資選擇,年金計劃對長者有一定吸引力,長者可考慮在65歲後把強積金重新投資,而投保金額則視乎長者個人需要。他指出,由於長者需要預留現金以備不時之需,故投保前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財政能力,如已有其他保險計劃可作應急之用,投資年金時可進取一些。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冼健岷表示,除公共年金外,市民亦可考慮其他退休理財產品如私營年金,儲蓄保險計劃等,由於年金供款後不可取回本金,投資者可根據經濟狀況與個人需要,考慮投放三分之一的資產於年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