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吃鱼之人都不喜欢将鱼煮太熟,怕肉靭失鲜味,惟有医生指出,淡水鱼身上长满寄生虫,生食鱼片或未经撤底煮熟,便放入口十分危险,需要服用杜虫药才能杀死体内寄生虫。食安中心亦指出,市民若感染大量中华肝吸虫,初时会应腹泻和发烧,严重会胆管梗阻和肝硬化,甚致出现胆管癌。
并不能靠自然方式排出
香港西医工会会长杨超发昨日向《成报》表示,淡水鱼身上有不少寄生虫,市民肉眼很难察觉,当吃下寄生虫入体内后,便会感染不少疾病,患者体内一旦长有中华肝吸虫,须服杜虫药清除,以免虫害对肝脏造成破坏。他又指出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中华肝吸虫进入体内后,都不能靠自然方式排出,「不会因你比较强壮而无事」,而长者及婴幼儿更容易引发疾病。港人蒸鱼及吃火锅都不爱将鱼煮太熟,怕肉质太靭,杨超发唿吁市民切勿因口腹之欲而冒险,「鱼类煮不熟就放入口其实很危险,而且打边炉时都很难控制半生熟,所以煮熟点安全点」。
有鱼档负责人指表示日前都有观看「肥妈」推介的鲩鱼鱼生节目,笑言:「都不知内地人用甚么水养鱼,你敢吃吗?」他指出香港淡水鱼十成十不能生食,「你试下食完疴唔疴?」他表示因鱼塘和水塘流动性低,容易积聚淤泥,滋生大量寄生虫及细菌,依附在鱼类表面,在未彻底煮熟就进食后果严重,劝喻市民不要有样学样。
造成胆管梗阻和肝硬化
据食安中心报告显示,若市民吃下受感染鱼类后,囊状幼虫会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迁移到肝脏胆管,继而发育成虫及产卵,虫卵可随胆汁进入粪便,继续传播周期。市民若感染小量中华肝吸虫可全无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但感染大量中华肝吸虫则会令患者受到长期严重感染,引致食慾不振、腹泻和发烧。此外,中华肝吸虫亦会造成胆管梗阻和肝硬化,严重可造成慢性黄疸,继而较容易出现胆管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中华肝吸虫列为可致癌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