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科技大學和北京天壇醫院合作,研發針對罕見腦癌「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的藥物,為末期病人延長壽命和紓緩症狀。研究人員運用大數據收集癌症病人的基因資料,計算及預測癌細胞基因的進化和病變,為病人制訂個人化治療。
藥物滲透大腦追擊腫瘤
醫院管理局每年錄得的200宗惡性腦腫瘤新症當中,約四分一為「低級別神經膠質瘤(LGG)腫瘤」。這些生長於脊柱或大腦神經細胞附近的異變細胞,最終會演化成今日所知、惡性腦腫瘤中最「毒」的sGBM。雖然sGBM可經手術切除或透過口服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治療,但絕大部分都會再出現突變,使患者病情復發,死亡率接近100%。由LGG腫瘤演變成sGBM腫瘤的基因特徵和進化機制一直未明。
科大的合作夥伴-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兼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及其團隊,參考這個發現後,識別出一種名為PLB-1001的藥物分子,這個分子能滲透大腦用作防禦的「血腦屏障」而直達腦內腫瘤。PLB-1001能標靶sGBM腫瘤,並追擊腫瘤進一步的突變,成效顯著。
在18名參與PLB-1001臨床試驗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部分對該藥物有正面反應。患者在北京天壇醫院接受每天約50至300毫克的藥物治療後,其中二人的腫瘤明顯縮小達12周,患者其間症狀得以紓緩,藥物亦未有呈現明顯的副作用。
王吉光教授昨日說,PLB-1001還需要更多研究,譬如它是否能與其他藥物合用,以達成更有效和持續的效果。但這次臨床試驗結果對於進一步了解sGBM的治療非常重要。建立癌症進化運算模型有助預測癌細胞的行為和設計優先治療方案,而精準的癌症治療藥物可為病人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法,不過突變會令癌病不斷變化,為精準治療的過程帶來不少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