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专科学院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长者不知道心房颤动(房颤),但本港65岁或以上的长者就约有11%人患有房颤疾病,患者患上中风的风险亦较一般人高出5倍。香港心脏专科学院候任院长陈艺贤指出,有25%房颤患者皆没有病徵,唿吁65岁或以上的长者无论有没有心脏问题,都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检查。 本报港闻部报道
香港心脏专科学院昨天举行「把脉测房颤调查公布暨亚太心律学会房颤手机程式启动」记者招待会,他们委託浸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去年10月以电话访问了813名65岁或以上的长者对于房颤的认知。结果发现,当中有80%长者在过去一年内曾经求医,但他们之中有60%从未接受过心电图检测,有63%的人不知道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方法,而没有接受过医生把脉的长者亦有64%。
中风风险较常人高5倍
陈艺贤指出,三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风是由房颤所引起,死亡率达20%,但最少有四分之一的房颤患者都没有病徵。他又指出长者是患上房颤的高危人士,国际上已有指引建议医生为65岁以上的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或把脉,但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依从性不足,使不少房颤患者皆不知道自己患病,但若房颤病人能及早发现患病,可以进食薄血药以控制病情及预防中风。
刚踏入60岁的陈先生于2016年自行量度血压时测出其心跳不正常,于是他到诊所求诊,医生为他把脉时发现他的心跳紊乱,转介到心脏专科后,陈先生被确诊患有房颤。有运动习惯的他平日座下时心跳为40至50,但因患了房颤,他的心跳会突然会升至每分钟100多次。之后陈先生接受新一代抗凝血药和控制心律的药物作治疗,情况可说稳定,他希望之后可以再次参加马拉松赛事。
陈艺贤建议65岁或以上的长者,无论有没有心脏问题都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检查。他又建议政府可于短期内可将房颤列为地区健康服务范畴之一。此外,亚太心律学会昨日亦公布推出「APHRS房颤百科」手机应用程式,长者可以透过应用程式自我评估是否属高危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