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流感及麻疹肆虐,不少市民外出時都會戴上口罩。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新近研發了一種帶有靜電的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直徑在100納米及以下的納米微粒在城巿中無處不在,由於它們細小,容易被人體吸入。大部份以空氣傳播的可致命病毒,例如流感、豬流感或沙士等。研究團隊表示將以此物料製成口罩,預計年底推出市面,售價與現時帶靜電的微米纖維口罩相若。
理大創新產品與科技講座教授梁煥方領導的研究團隊,經測試後採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製成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此為一種半結晶熱塑性塑料,常用作電線的絕緣體。研究團隊用電暈放電技術,把靜電加在納米纖維,使其能在近距離與微粒產生電荷相互作用,從而有效吸附微粒。
梁教授昨日表示,病毒通常帶有負靜電荷,容易被帶正靜電荷的PVDF納米纖維吸附,效果十分顯著。「傳染病爆發時,採用這創新科技製成的過濾器或口罩,防禦病毒效果會很理想。」為進一步加強過濾材料靜電吸附的效能,研究團隊研發了多重靜電隔離層—將用來製造單層過濾材料的PVDF納米纖維,分散放在多層過濾材料,而且每層均設一重隔離層,以減少鄰近纖維層之間的靜電干擾,整體靜電因而增加,令過濾效率同時提升。
測試顯示,帶有電荷的多重隔離層過濾材料(以二、三、四層作測試)的過濾效率,較帶電荷但沒有分層的過濾材料高39%至45%。帶有電荷的多重隔離層過濾材料,其品質因素也比沒有分層的高2至3.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