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流感及麻疹肆虐,不少市民外出时都会戴上口罩。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新近研发了一种带有静电的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直径在100纳米及以下的纳米微粒在城巿中无处不在,由于它们细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大部份以空气传播的可致命病毒,例如流感、猪流感或沙士等。研究团队表示将以此物料制成口罩,预计年底推出市面,售价与现时带静电的微米纤维口罩相若。
理大创新产品与科技讲座教授梁焕方领导的研究团队,经测试后採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制成纳米纤维过滤材料,此为一种半结晶热塑性塑料,常用作电线的绝缘体。研究团队用电晕放电技术,把静电加在纳米纤维,使其能在近距离与微粒产生电荷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吸附微粒。
梁教授昨日表示,病毒通常带有负静电荷,容易被带正静电荷的PVDF纳米纤维吸附,效果十分显着。「传染病爆发时,採用这创新科技制成的过滤器或口罩,防御病毒效果会很理想。」为进一步加强过滤材料静电吸附的效能,研究团队研发了多重静电隔离层—将用来制造单层过滤材料的PVDF纳米纤维,分散放在多层过滤材料,而且每层均设一重隔离层,以减少邻近纤维层之间的静电干扰,整体静电因而增加,令过滤效率同时提升。
测试显示,带有电荷的多重隔离层过滤材料(以二、三、四层作测试)的过滤效率,较带电荷但没有分层的过滤材料高39%至45%。带有电荷的多重隔离层过滤材料,其品质因素也比没有分层的高2至3.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