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第二阶段会实施「不同时段不同收费」,并在转换收费时段引入约20至30分钟的「过渡时段」,期间每两分钟收费上调或下降二元。
以驾驶私家车经西隧过海为例,如在早上繁忙时段由7时30分开始至10时15分,当中「过渡时段」由上午7时30分开始,每两分钟加二元。如在7时30分或之前通过收费亭或将来易通行的「龙门架」,可享最便宜的非繁忙时段收费,即20元。
不过,当遇上车流太多或塞车,车辆在上午7时45分才通过隧道时,收费已增至34元,如果再延至上午8时08分后才到隧道范围,收费已跳升至最贵的繁忙时段、即60元。即短短38分钟内,已相差最多40元。
至于红隧及东隧,于繁忙时间收费水平较西隧低,即收40元,故政府设定的「过渡时间」亦较西隧的38分钟少,只有18分钟,假设司机希望以非繁忙收费20元过红隧,须在上午7时30分前经过收费亭或将来易通行的「龙门架」,但遇上塞车,迟15分钟收费已变成34元,延迟18分钟以上,便要支付繁忙时段收费40元,两者相差一倍。
晚上过渡至非繁忙时段亦要留意,由于收费採用「累减」制,因此驾驶者要在晚上7时20分后经西隧过海,才可缴付与东隧红隧相同的价钱。
特别交通安排免司机故意收慢或加速
被问到会否担心有驾驶者为了节省隧道费,故意加速或停下等候较优惠的时段时,运输署署长罗淑佩表示,现时若在不塞车情况下,「过海」需时约两分钟;在客观情况下,因隧道内有其他车辆,繁忙时段的司机若想突然加速或减慢,实际情况上未必容许。
她指出,方案实施初期,运输署会联同警方及隧道管理公司作出特别交通安排,令司机不要在过渡时段故意收慢或加速,形容这些属危险行为,因此驾驶者需有充足时间适应新收费方案。
罗淑佩表示,採用「每两分钟两蚊」作计算方案是希望取得平衡,而非一元,因为在计算上过于「细碎」 ,市民未必记得。她表示,二元诱因较大,会让驾驶者去考虑是否值得去「冲」。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