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5月,香港將迎來雨季,而去年的一場世紀暴雨,喚醒了社會對排洪系統的關注。渠務署昨日指出,會從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四方面著手,做到「韌性防洪」,而汲取去年經驗,署方特意強化了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在今年的兩次紅雨下亦發揮作用。我們認為,極端天氣有多嚴重難以估計,去年9月之前也無人經歷過如此暴雨,因此防洪工作必須更頻繁地審視檢討,畢竟天氣天天在變,在大自然前人類也須保持謙卑之心,默默觀察與應對。
聯合國在去年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極端氣候愈來愈頻繁,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估算到了2030年,每年將可能發生560宗中至大型的天災,平均每日便發生1.5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去年警告稱,氣候崩潰已經開始。事實上,去年的6月、7月和8月分別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7月和8月。
面對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氣,香港也難獨善其身。渠務署公布,會從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四方面著手,做到「韌性防洪」,去年開始已經進行一系列跟進工作,包括120項小型改善工程,而目前有11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正在進行,其中位於觀塘的秀雅道遊樂場會興建地下蓄水池,容量約6.4萬立方米,即約等同26個標準泳池的容量。工程於前年9月開展,預計2028年完成。
除此之外,署方亦已經檢視及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緊急應變隊伍增至160隊,運作基地則增至30個。渠務署同時正全面落實及執行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四大策略,已於今年3月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手冊」,上調設計雨量參數,足以抵禦未來惡劣天氣,令香港的水浸風險更可控。署方亦已經在黃大仙及柴灣區內曾發生嚴重水浸的位置,超過30個雨水沙井安裝浮球式水位感測設備,24小時實時檢查雨水渠的水位情況,並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
渠務署周詳地規劃防洪工作,值得給予肯定。不過,極端天氣嚴重程度難以估計,因此我們認為,防洪工作也必須更頻繁地審視檢討。每一個雨季都是給防洪工作的一次考驗,如果順利渡過不應自滿,需要在此基礎上研究可作改善的地方,如果不幸再發生水災,也可以就著不足之處多加檢討,為下一個雨季做好準備。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