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9月 22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周二 股市論語 - 藺常念 - 華為與蘋果 變成強國博弈之爭
發佈日期 : 2023-09-19

藺常念


2019美國政府開始制裁華為以來,華為的手機業務受到嚴重影響。2020年美國政府禁止美國公司高通出售芯片給華為。自2020年以來,華為就沒有手機在市場銷售。直至202396日,突然華為宣布重返手機市場,推出新手機Mate 60 Pro。消息令到中國華為粉絲大為興奮。市場傳華為突破美國半導體封鎖,成功研製出7納米的芯片。華為粉絲表示華為成功製造成七納米的麒麟9000S晶片,甚至更高級的9100晶片。無論如何華為成功突破美國的制裁,研發出可以滿足5G要求的手機,令中國華為粉絲,極之興奮。華為推出的新手機,6,000部。在幾分鐘之內,完全售清。在911日,華為更宣布要重新進入環球手機市場,爭回幾年前的市場地位。


 


華為新手機的消息震撼全球手機市場,市場認為華為可以奪回自2020年以來,在中國失去給蘋果iPhone 14 的市場,估計華為在中國可以奪取約10%的市場。消息在美國同樣引起震盪,美國政客懷疑華為怎樣可以在美國及西方國家制裁下,成功生產7納米的芯片,令到華為重新進入手機市場。美國有國會議員更呼籲要全面禁止美國半導體企業和中國造生意。


 


在華為推出新手機後,中國政府在9 6日宣布將禁止公務員上班用外國手機,包括蘋果的iPhone;之後禁令再擴大至國企員工。突然之間,手機市場變成華為及蘋果之爭,升級至中國兩大超級強國博弈,在高科技之間競賽,有科技冷戰的味道。


 


中國政府禁止公務員,及國企員工用外國手機,對蘋果來說是極之嚴重的打擊。根據國家統計,2021年國企員工數目達到5,630萬人。而中國佔蘋果環球銷售高達19%,是緊隨美國之後,蘋果第2大的市場。蘋果手機一年總銷售高達2.3億部。估計在中國的銷售高達4,400萬部。而中國也是蘋果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以銷售計也是中國最大的外資,現時蘋果代工及銷售分店,總僱員達到1百萬人。現時估計蘋果的手機中國產量佔52%,即是各蘋果手機生產商,例如鴻海每年約1.2億部手機一年。無論在生產或銷售,中國都是蘋果最主要的市場。蘋果一直都極之小心,不會造任何事情或言論,可能危害到蘋果在中國的地位。還在中國投資幾百億元,在各高科技產業,做一個好榜樣外商投資者。


 


華為推出新手機,再加上中國政府禁止公務員,及國企員工用外國手機的消息,令到蘋果股價急挫。在96日及7日,蘋果股價急挫7%。令到這環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高達3萬億美元,兩日內市值急挫1,940億美元。912日蘋果正式推出iPhone 15,市場擔心蕦果中國市場佔有率不保,股價反跌1.7%


 


一般跨國企業絕不想捲入強國外交競賽,但美國銳意打壓中國高科技,尤其是流動通訊及半導體的發展。全力打壓華為,強逼西方國家不買華為流動通訊設備,禁止西方國家出售半導體機械,禁止高通賣芯片給華為。令到華為幾年不能生產手機,令到蘋果得到漁人之利,搶走華為幾年來失去的市場。今年9月華為突破制裁,重進入手機市場,是蘋果的噩夢。蘋果的代工也同樣受到拖累,手機設備供應商等股價大幅下跌。鴻騰、富智康、舜宇光學、瑞聲等股價同樣大幅下挫。


 


華為被美國視為中國高科技的代表,美國想盡方法圍堵華為,壓制華為的發展。蘋果是美國市值最高,最賺錢的企業。在全球超級強國競賽中,兩間企業成為兩個超級強國的談判籌碼。最新消息,國務院澄清並沒有禁止公務員工作時用外田或手機包括iPhone 15。蘋果新款手機iPhone 15銷售極之理想,網購平台幾分鐘售罄。


 

您可能有興趣:

1
周四 市况總結 - 唐人 - 港股跌至17885 成交3個月低 科網繼續領跌 新奧能源7連升

2
周四 勇闖股場 - 岑智勇 - 阿里影業購大麥 為甚麼要有特別股東大會?

3
周四 金星匯 - 李慧芬 - 繼續研發不同遺傳背景的RenMice系列小鼠 百奧賽圖收支有望平衡

4
周四 財經脈搏 - 核污水排海事件如何反映ESG的重要性

5
周四 金星匯 - 聶振邦 - 恒指上揚動力暫欠奉 選股重防守性海普瑞應佔一席

6
周四 澤星週記 - 方澤翹 - 港股未言安穩 安樂工程財息兼收

7
企業簡訊

8
周三 市况總結 - 唐人 - 恒指萬八關前裹足 成交創低 內銀內險走俏 恒大富力齊插

9
周三 勇闖股場 - 岑智勇 - 中海油服購鑽井平台 構成須予披露交易

10
周三 金星匯 - 孫天欣 - 宏基資本資產大折讓

11
周三 五行大贏家 - 郭志威 - 歐央行加息合符預期

12
周三 名嘴工作室 - 林家亨 - 小鵬改變直營 成本有望下降

13
周三 智匯被動收入工作坊 - 能源、商品價格高企,加息周期或會延長

14
周三 股宇有云 - 劉宇亮 - 港股窄幅上落 內險承壓有因

15
企業簡訊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