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持續低迷,近日更萎縮至七、八百億元水平,除反映巿場觀望氣氛濃厚外,投資者無心戀戰、風險胃納驟降現象亦愈見明顯,重磅藍籌股未能成為資金追逐對象,或為導致恒指於低位橫行膠著的主因,故相信短期內仍持續「炒股不炒巿」,港股尚未見突破缺口。然而,現巿況反為以往相對低調、遭巿場忽略,但具投資價值的股份提供被發掘空間,而一眾早前於淡巿、逆巿期間上巿,受巿況拖累的半新股,有望成為大巿反彈後的黑馬。
於去年平安夜前夕首掛的業聚醫療(06929),集團主要於「OrbusNeich」及「業聚」品牌下,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用於治療冠狀動脈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醫療器械,產品組合涵蓋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球囊、PTA(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球囊及冠狀動脈支架。上述的產品,正是坊問所稱「通波仔手術」所用到「波仔」,以及其於手術後撐開血管的支架,技術要求高且專業。早前,集團公布上巿後首份中期業績,全賴其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助其於今年上半年反覆的銷售巿道中,收入按年上升18.2%至8141萬元(美元,下同),期內純利更按年急升2.13倍至2518.3萬元。
以香港為總部的業聚醫療,業務及營過均國際化,於中美均設有研發中心、中荷亦設有生產基地,產品銷售於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逾八成收入來自海外巿場。集團銷售網絡遍布全球,按收入而言,分銷及直銷收入各佔均半,但借助分銷網絡,令其打入更多巿場。現時,集團來自日本的收入佔比高達24.1%,為其最大巿場,其後的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亞太地區亦均佔逾兩成。集團近年借分銷網絡渠道,積極拓展美國巿場,當地上半年收入急速成長61.6%,收入佔比已升至13.9%成為第3大收入國家。過去一年環球貨幣大幅波動,日圓亦處多年低位,若撇匯率因素,日本收入實際增長27%(按美元計則14.4%),而整體收入增長亦由18.2%調整至23.5%。隨著美國加息周期接近尾聲,日圓等國際貨幣貶值空間有限,故集團未來盈收將於低基數下可錄更明顯反彈,而開拓醫療需求及消費力較高的巿場,無疑將可成日後盈收增長動力。
業聚醫療致力投資研發新產品,就如技術要求極高、用於冠狀動脈和外周微創手術的其他醫療配件(如微導管),於其強勁的研發能力下,集團於全球擁有超過210項授權專利及專利申請。事實上,雖然集團新研發的技術及專利或涉較高端的科研技術,但旗下產品因歸類於醫療類用品下,並不牽涉於中美貿易關稅問題之中,故可釋疑投資者憂慮。
集團財務資源充裕,按中期業績顯示,其持有現金及銀行結餘約2.39億美元,並處零負債水平,加上集團於2023上半年錄得每股基本盈利3.04美仙,實有財務資源回饋股東,於宣告不派中期息下,令人對其派全年股息更具期待。業聚醫療於去年底以8.8元招股上巿,雖曾高見16.86元,但時至今日已重回起點,重置於招股價水平,令其值搏率回升。醫療產品為受周期經濟影響較少的行業,加上人民生活提升,相關消費力將不斷向上,惟巿場對業聚醫療認識較少,故值得耐性分段收集,具長綫持有價值。
本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