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岸组报道】作为中国自由经济思想罕见堡垒的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在当局施压下被迫关闭。该智库过去25年来,曾在中国知识界及决策界受到敬重,甚至为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进行谘询,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其异见屡遭压制,而该智库创办人、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亦遭禁言。
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声明,表示上月1日收到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的「取缔决定书」,表示天则所及其下设分支机搆「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天则所随后于上月5日收到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吊销旗下北京中评网资讯技术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理由是网站「在未依法取得『网路出版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网路出版服务」。
#将提行政覆议及诉讼
天则将指出,上述两项通知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规定;依照中国《立法法》,这两项通知也没有法律效力;两项处罚都没有事实根据,且因不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法律正当程式而「无效」。声明表示,这两项处罚不仅是对天则所的伤害,也是侵犯所有公民和组织的一般宪法权利和受法律保护的安全感,「我们对该两行政机构不履行宪法义务、不遵循中共宣导的『依宪治国』和『法治化』原则的行为感到遗憾」。
声明强调,天则所将依据「行政覆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分别对海淀区市场监督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昌平区民政局的「取缔决定书」提起行政覆议或行政诉讼。在行政覆议和行政诉讼的同时,将召开中评网股东会,组成清算组;但同时停止以「天则经济研究所」为名义的活动,停止更新「天则经济研究所」网站除有关清算、善后、行政覆议和行政诉讼通告外的所有内容。
#创办人芧于轼被禁言
有媒体致电创办人茅于轼家中,但他的家人转告「上面已经下令,不允许茅接受採访,而天则经济研究所官网上所有公开电话,目前也都转为空号。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则表示,他们已没有任何生存空间,除了关门外别无选择,他认为有关部门将驳回该所採取的行政覆议和诉讼,「中国政府说想要法治,但现实中并不遵循法律原则」,因此目前已解僱大部分员工,而他则打算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
茅于轼和多位学者1993年成立天则经济研究所,作为促进市场改革以及加强私有财产权、法治和其他自由主义思想的工具,但自去年7月起天则所多次面临办公室被封、旗下公司遭取缔的情况。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