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岸組報道】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造反派「五大領袖」之一的聶元梓,周三上午10時55分在北醫三院離世,終年98歲。聶元梓在北京大學貼出第一張大字報,敲響文革銅鑼而出名,更被毛澤東稱讚為文革「頭號造反派」,但文革後被打成反革命,判監17年,1984年6月准保外就醫,至1986年獲得假釋,其後一度生活潦倒,至1998年才獲救濟,有指其數年前已簽字在身後將遺體捐獻給北醫三院,她的家人已表示會完成其遺願。
聶元梓1937年年僅16歲即參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被選送延安學習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6年2月被組織派往東北工作,曾擔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理論部長,並赴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前身)學習。建國後於1963年調入北京大學任經濟系副主任,1964年調任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
#多次獲領導人接見
她1966年5月25日與北大哲學系另6位教師在北大食堂共同貼出《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 》的大字報,因內容符合「五一六通知」中發動群眾自下而上揭批走資派開展文化大革命的精神,被毛主席稱譽為「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並批准在6月1日向全國廣播,6月2日《人民日報》以《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為標題全文發表。康生當日親至北大盛讚其為「巴黎公社式的宣言」,引起全國反響。
她此後當選北大校文革主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首都大專院校紅衛兵代表大會核心組組長。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當選中央候補委員。在這個時期,她和清華大學蒯大富、北京航空學院韓愛晶、北京師範大學的譚厚蘭、北京地質學院的王大賓等五人多次受到毛澤東、總理周恩來及中央文革小組的接見,被稱「文革造反派五大領袖」。
#文革後被判囚17年
她1967年1月召集手下撰寫三篇攻擊朱德的文章,在《新北大報》連續刊登,還簽名貼出全國第一張炮打鄧小平的大字報,並對鄧小平的兒子鄧樸方進行審查迫害。但聶元梓其後失勢,北大1968年3月至4月擁聶反聶兩派發生武鬥。工宣隊、軍宣隊8月進駐北大解除兩派武裝。1971年初,聶元梓被隔離審查,1973年下放北京新華印刷廠參加勞動,1975年轉到北大儀錶廠勞動。
文革結束後,聶元梓1978年4月19日被捕,1983年3月被北京市中級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刑17年,至1986年10月16日假釋,但出獄後十幾年中一無生活費、二無醫藥費、三無住房,原本工作單位不管是北大還是北京市都拒絕接收她,那時借住一間6平米小房子,生活困苦,到去菜市場撿丟棄的菜葉充飢。至1998年,北京市民政局才每個月給聶元梓600元生活救濟款,並逐年遞增。她1999年獲得醫保,2006年4月北京市民政局給她提供一套免費借住的小房子,其晚年生活這才算穩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