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俄羅斯輸往歐盟的天然氣管道「北溪一號」下星期暫停運作三天,開始額外維修保養,外界關注俄羅斯會否切斷歐洲的能源供應,而歐洲指標天然氣期貨價格星期一急升13%,是往年同期的大約15倍。比利時警告歐洲可能要經歷五至10個「難捱」的冬季,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考慮向歐洲直接出口液化天然氣。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警告,問題未必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稱部分行業經營面臨重大困難,歐洲可能要經歷五至10個「難捱」的冬季。德克羅表示,各國要互相幫助,才能度過艱難時刻。
比利時警告問題難短時間內解決
正在加拿大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星期一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會面,商討加強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包括加拿大直接出口液化天然氣到歐洲。杜魯多表示會考慮,但強調要視乎商業效益。他指出:「不過這需要符合商業原則,這需要合理,對於德國來說,直接從(加拿大)東岸接收液化天然氣。」杜魯多重申,加拿大會為全球能源供應作出貢獻,探討是否有商業案例可依,將液化天然氣直接出口歐洲,加拿大及德國商界正磋商相關商業合作。
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表明要減少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加拿大是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之一,但現時在最近歐洲的東岸並無處理液化天然氣設施,要直接出口液化天然氣到歐洲,物流運輸以及成本將會受到考驗。
至於石油方面,情況亦都非常複雜,由哈薩克向歐洲輸送石油,俄羅斯是大股東的管道系統,又因為機件損壞,三個出口點有兩個暫停運作。全球能源供應陷入危機,不過油價近期反為下跌,主要受憂慮宏觀經濟等因素拖累,沙特阿拉伯則表示,主要石油出口國可以透過減產,出手捍衛油價。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