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岸組報道】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和開發先進的「相機指向系統」,積極支持嫦娥四號探月項目,並以創新的月球地形測繪和地貌分析技術仔細研究航天器着陸點的地理特徵。
研安全着陸點及相機系統
為嫦娥四號選擇具科學價值的安全着陸點,是今次探月工程主要任務之一,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波領導的團隊,就「嫦娥四號着陸區—地形及地貌特徵及分析」進行研究。其團隊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資助,2016年3月開始研究,蒐集大量月球遙感數據,為嫦娥四號的可能着陸區,即位處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的西北部」創建一個高精確度及高解像度地形模型。
團隊並詳細分析該區域地形坡度、地形對太陽日照遮擋和對中繼衛星通訊遮擋的情況、撞擊坑分布、岩石分佈及該地質歷史,這些分析有助團隊就選取着陸點提出可靠而具實證基礎的建議。
另外,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容啟亮帶領的團隊,則與五院為嫦娥四號共同開發「相機指向系統」。該系統重2.8公斤,長85厘米、濶27厘米、深16厘米,安裝在嫦娥四號着陸器頂端,能垂直移動120度,並可左右旋轉350度,協助拍攝月球圖像,並幫助控制中心指揮月球車活動。
「相機指向系統」是首個由香港製造及開發,並獲國家採用參與探月計劃儀器,2013年嫦娥三號升空時首次獲國家採用,兩支理大科研團隊也參與未來嫦娥五號登月任務和內地首次探索火星任務,繼續為太空探索計劃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