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1月 13日
星期一
   | 氣 溫 : 17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現代創作 演繹傳統中醫藥文化
發佈日期 : 2017-05-27

「聲•空」藝術裝置出自「LAAB」
近建築研究舍的「百子瓶」
「懸壺濟世」同樣出自「近建舍」
一口設計工作室的「天圓地方」
「太極」由「花花世界」設計
湯凱恩打造的「The Perfect Imbal
「聲•空」藝術裝置出自「LAAB」
近建築研究舍的「百子瓶」

中醫藥具有幾千年悠久而豐富歷史的傳統,為使中醫藥文化得到全面且持續的發展,繼而弘揚世界,正展開的「國際中醫藥文化節」,打頭陣的裝置藝術展項目,所有作品由新晉建築師、藝術家悉心創作,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中醫藥文化。   〈圖片〉有關單位提供

是次首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由全球華人基金會發起,國際中醫藥文化節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合辦,除了裝置藝術展,「文化節」陸續推出多項活動,我們先在此欣賞裝置藝術展的傑作。

草藥。葫蘆取靈感

大堆頭的「百子瓶」、「懸壺濟世」和「天圓地方」,前兩款作品均由近建築研究舍(「近建舍」)所創作,「天圓地方」則由一口設計工作室創作。

「近建舍」設計師認為現今城市人對中藥比較陌生,就算服用中藥都可能是一些預製的藥包或藥粉,已經很少機會看到中藥原本的形貌。「百子瓶」透過在中藥店常見的玻璃藥瓶,重新演繹百子櫃,在藥瓶內展示各種中藥的原貌及介紹各種中藥的資訊,從而拉近大眾和中醫藥的距離。由「葫蘆」的「葫」到「懸壺濟世」,由「望聞問切」 的四診到立己立人,由「百子櫃」的千孫百子到仁術仁心,設計師認為琅琅上口、耳熟能詳的中醫藥詞彙,其實飽含了多層多元的人文思想。

「天圓地方」詮釋感受自然自身結合中醫藥,是對自身和自然的認知和了解,以自然草藥調節平衡身體。

平復。平衡的啟示

古代的民間中醫又名「鈴醫」,他們會拿鐵環串鈴(即「藥鈴」)邊走邊搖,以鈴聲告知民眾有醫師在行醫賣藥。藥鈴一般以鐵銅製造,陶瓷設計師湯凱恩特別以白瓷手造出現代的「藥鈴」,並藉此裝置藝術帶出中醫鮮為人知的有趣歷史。

湯凱恩另一作品「The Perfect Imbalance」系列,選取顏色和特性分明的黑泥和白瓷,每件作品均以人手於拉坯機上混合而成,形成獨一無二的黑白紋理,象徵體內的陰陽調和。藉此希望能令人更留意食物與健康的關連,並注意生活中各種平衡的重要。

LAAB帶來一組啟發自「五音療疾」的藝術裝置「聲•空」,走入裝置敲響音箱,繼而發出中國古樂的基本五音階 — 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音音箱抽象的音波驟變成漣漪,在不同的燈光效果下,漣漪的倒影會隨跳動的音律變化,譜奏出光影與迴聲的樂曲,與五臟相連。

「花花世界」設計的「太極」,以杜仲的弧線條作為太極中間的分隔線條,黑白球代表少陰少陽,隱去了老陰老陽作無限大的留白。



圖說
1)近建築研究舍的「百子瓶」,透過在中藥店常見的玻璃藥瓶,重新演繹百子櫃。

2)由「葫蘆」的「葫」傳達「懸壺濟世」,作品同樣出自「近建舍」。

3)一口設計工作室的「天圓地方」,讓觀者於木製裝置內細賞圍繞身邊的草藥和藥性,享受一刻的自然寧靜。


4)「花花世界」設計的「太極」,取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華文化精髓中的平衡之意。

5)湯凱恩打造的「The Perfect Imbalance」系列,創作靈感源於中醫的陰陽食療。。

6)設計單位「LAAB」希望「聲•空」藝術裝置,能讓在穿梭於城市的人得到片刻愉悅,平復心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