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5月 07日
星期二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少女穿動脈 半邊身癱瘓 聯合醫生手術前 未提及中風風險
發佈日期 : 2018-05-01

(左起)譚錦添、蘇景桓、李啟明公布聯合醫院去年事
少女的胞兄及母親對院方的說法表示質疑。(王家文攝
涉事少女夢想成為護士,如今一切成泡影。(家屬提供
蘇景桓指出涉事醫生已盡最大努力,事故並無人為疏忽
(左起)譚錦添、蘇景桓、李啟明公布聯合醫院去年事
少女的胞兄及母親對院方的說法表示質疑。(王家文攝

去年一名16歲少女因脊髓炎於聯合醫院接受治療,懷疑置入的導管刺中頸項動脈導致中風及血胸問題,調查報告認為治療本身就有機會引致中風,是高風險治療手段,但醫生在跟病人家屬解釋時卻沒有提及中風的風險,連累少女半邊身癱瘓、既不能進食,亦不能發聲。聯合醫院發言人昨日向病人及家屬道歉,並會確保病人得到適切治療及所需協助。 本報港聞部報道


去年10月31日,陳姓16歲少女因頭頸痛及右邊肢體軟弱到聯合醫院求診,9日後確診急性橫貫性脊髓炎,醫生建議進行血漿除去法(俗稱洗血),進行「洗血」前需要在病人的右頸內靜脈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疑期間刺穿鎖骨下動脈,造成血胸,聯合醫院因並無心胸外科,遂決定轉送病人往伊利沙伯醫院跟進,惟少女送到伊利沙伯醫院後,院方發現少女有中風迹象,最後少女需要切除部分右腦,病人恐將終身喪失左半身活動能力。


聯合醫院就事件委託第三方專家,由醫管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副主席兼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蘇景桓,負責檢視病人的臨床處理及相關醫療程序,並於昨日公布專家報告。蘇景桓在記者會上表示當時醫生進行置入導管程序,是依照標準步驟進行,他說:「在插針的過程,他都有利用超聲波確定針頭位置,針頭進入頸內靜脈後,有抽血確定的確是插入了頸內靜脈。」


專家報告 指無人為疏忽


蘇景桓表示同類的手術非罕見,深切治療病房中亦常會使用同類手術,又補充涉事醫生有20年兒科醫生的經驗,放置導管的經驗毋容置疑。蘇景恒說:「醫生當時的程序合乎標準,並未有涉及人為疏忽」。他指出今次事件不能定性為醫療事故,應歸類為併發症,又指刺穿動脈的情況少於1%,非常罕見。


他指出,當時醫生只說明頸內靜脈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為一種高風險的治療手段,並無提及中風風險,但醫生確是已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蘇景桓:「放置靜脈導管,選擇並不多,除了頸外,通常便是放在大腿內側的靜脈。惟當時病人的活動能力已經出現問題,經考慮後才決定在頸靜脈放置中央靜脈導管。」


情況罕見 醫院向家屬道歉


蘇景桓又指出,醫生放入針芯時雖然沒問題,但之後他需要置入金屬導線、血管擴張器以及導管,他說:「上述過程都有可能在頸內靜脈刺穿出來,再刺穿鎖骨下動脈。」他表示現時並沒有方法徹底避免此風險,他補充如鎖骨下動脈有血塊積聚,一般會向下流向手部,惟是次個案血液卻往上流至腦部引致病人中風,情況罕見,翻查文獻亦找不到同類紀錄,未能解釋原因。


問及聯合醫院的團隊當時是否未及時察覺少女中風延誤救治,蘇景桓指出,病人當時使用過鎮靜劑,早期難以分辨意識是否受鎮靜劑影響,不過隨着四至五小時過去,病人仍不清醒,應警覺是否出現中風或休克等其他情況。然而當時病人出現血胸及休克,需要先行處理,轉院是合適決定,由於病人當時因為出血,而不能施加溶栓治療。


聯合醫院行政總監譚錦添、副行政總監李啟明就事件向病人及家屬致深切歉意及慰問,會繼續與病人及其家屬保持溝通,確保病人繼續獲得適切的治療及一切所需的協助。院方又指出,將重新檢視及加強臨床部門與病人的溝通。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