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興治癌療法相繼面世,但昂貴的藥費卻令人無法負擔。有癌症患者家人指出每月的藥費動輒花費達5萬多至6萬元,長遠來說亦難以負擔。為進一步向病友提供財政支援,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今年8月推出全港首個支援藥物安全網外的眾籌平台,為未能受惠於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的癌症患者籌募善款,尤其是「小康家庭」,希望藉計劃減輕癌症患者的負擔。 本報港聞部報道
參加眾籌計劃的申請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家庭總資產不多於80萬元(不包括自住物業)的在港治癌人士,而且家庭每月總收入必須低於統計處公布的全港家庭住戶月入中位數2倍或以下。慈善基金收到個案後,一星期內會指派職員進行家訪。其後評審委員會會逐一檢視申請個案,個案成功獲批後,將會透過獨立的網上眾籌平台進行2個月籌款,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亦會協助相關的宣傳工作。籌得的善款將會一次性撥捐給申請人,資助他們購買自費藥物。
申請者有資產及收入限制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昨日表示「由慈善基金收到個案開始,到申請人收到善款為止,過程約3個月。」他補充,「首階段眾籌計劃於今年8月開始,主要針對有緊急財政問題的個案,期望未來為癌症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如為患者提供招聘工作等。」
他透露「申請個案會經由3名醫學界、2名社福界代表及代表病人的自己,組成共6人的委員會評審。」評審內容包括檢視醫生證明、申請者資產等。至於公開多少個案的背景資料,就視乎申請者個人意願。
他續稱如發現有人呈交虛假個人資訊,將報警處理。他又指出眾籌平台不保證能讓申請人籌得目標金額,如果申請人與目標金額相差太多,會考慮轉介其他基金予申請人。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表示「不願看到病友因為經濟問題,而被迫放棄最適合的治療,希望可以利用群眾的力量,為病友帶來一點改變。」
「小康家庭」受惠計劃
陳伯於去年8月確診肺癌第四期,並選用免疫療法治療,惟藥費昂貴。陳伯女兒Doris昨日表示,政府提供的資助大多較適合基層市民,她形容自己情況為「小康家庭」,只能獲得殘疾人士資助。她又指出「自己和妹妹任職文員,總家庭收入約3至4萬元,而父親每月的藥費約5萬多至6萬元,父親尚有15個月療程,打算於眾籌平台籌集1年費用」,期望利用籌得的60多萬元,幫助父親完成治療。
另外,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施永健指出對癌症患者而言,「新興的免疫治療較傳統的化療副作用少,希望免疫治療未來能為癌症患者提供新選擇,廣泛應用於其他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