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灣仔藍屋於1922年建成,在復修後現居住了20戶街坊。保育歷史建築物涉及大量資源及法例配合,香港測量師學會文物保育工作小組召集人何鉅業指出,政府對私人歷史建築物的維修技術支援不足,即使私人業主有意維修保育建築物亦不能做到。他建議政府應提供維修歷史建築物的技術支援,以及建立一套系統彈性處理歷史建築物的維修工作,讓歷史遺迹可以完整保留。
本報港聞部報道
香港測量師學會於今年至明年會推出「賞·惜·舊築跡」活動,未來將會舉行公眾導賞團、工作坊及學生比賽等活動,以推廣歷史建築保育。活動昨日在灣仔藍屋舉行開幕禮,之後由導賞員帶領參加者觀賞藍屋、玉虛宮、灣仔街市、舊灣仔郵政局及洪聖古廟等地。
希望政府提供技術支援
導賞員指出,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灣仔藍屋於1922年建成,在復修後藍屋現居住了8戶原來的住客和12戶新搬入的租客。為了全面向公眾推廣意活動,未來會舉行更多公眾導賞團等活動,活動網址為http://www.hkis-heritage.com。
何鉅業指出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物由建築署負責管理維修工作,但政府對私人歷史建築物提供的維修技術支援不足,即使私人業主有意維修和保育樓宇亦不能做到。由於現時懂得維修保育歷史建築物的建築承辦商並不多,他建議政府除了提供金錢上的支援之外,亦要提供歷史建築物的技術支援,讓私人物業業主知道他們可以從怎麼途徑,找到懂得保育歷史建築物的有關維修人士,以給予他們力量維修保育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此外,因為受《建築物條例》的限制,業主無法既遵守現時的條例,同時又能維修保育歷史建築物。故此何鉅業又建議,政府可以建立一套系統,彈性處理歷史建築物的維修工作,以讓歷史遺跡可以完整保留。
一成不變跟條例不理想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昨日指出,本港現時的《建築物條例》主要是針對新落成的建築物,如果在維修歷史建築物時亦一成不變地根據條例,便會使歷史建築物變得非驢非馬,失去歷史韻味。謝偉銓又指出,知道屋宇署有彈性處理歷史建築物的維修工作,但他認為只是彈性處理亦未足夠,應該要全面保留歷史遺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