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Cora
摄/ Cora、受访者提供
武术场面幕幕惊心,谁又想到舞刀弄剑的杀戮片场,竟然出现一名细细粒的女生——杨菁菁,她不怯不懦,面不改容地在片场「翻天滚地」,「飞檐走壁」(吊威也),身手非凡加上「唔怕死」、「好动坐唔定」的性格,令她成为当年香港电影首屈一指的女武术指导,经歷武侠电影的辉煌岁月后,杨菁菁选择回归平静,转战太极。
今年杨菁菁开设「杨菁菁武术学院」,开班授徒,旨在培育专才,集合喜欢太极的同伴一起练功,她说:「开武术学院是我的心愿,一来可以有更多人一起学太极,二来可以有伴一起练习,来上堂的都是有缘人,有缘踏入这个门口,我一定会给他们快乐和健康。」学生们都被活力充沛的杨菁菁所感染,经常下课后都只顾聊天而不愿意离开,关系亦师亦友。杨菁菁紧贴潮流,早前亦创立YouTube频道「杨菁菁-养生太极 Rita Yeung Tai Chi For Life」,上载太极教育短片,分享养生之道,没想到拍摄剪接都是她一脚踢,「一开始我也有找人帮忙,但我不愿意麻烦人,刚好有学生赠送一台二手电脑,我可以自己摸索剪片技巧。」这也是香港电人适时灵活好变的特长。
杨菁菁说:「武术和太极跟我的人生已经不可分离,武术开展我对电影的机缘,让我认识很多人,太极则可以让我的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放松。」即使已经从演艺圈抽身,杨菁菁总不时翻看以前演出的作品,回味昔日的风采,对于将来会否重新投入演艺圈,杨菁菁已是「佛系」心态,一切随缘而生。她曾经训练过几届武打演员学员,部分学员仍然留在圈中拍戏,也有意思帮菁菁师傅再次拍戏,皆因由邵氏年代开始,菁菁师傅积蓄了不少粉丝,包括不少「洋粉丝」,都在期待好重出江湖。
自少习武误闯演艺圈 遇上伯乐
杨菁菁小时患有哮喘,健康欠佳,碰巧生于运动员家庭,爸爸是篮球员,妈妈是田径选手,加上性格活泼好动,令她在体育学院训练,篮球、排球和羽毛球都尝试过,适逢当时来了两名武术导师,成了让杨菁菁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的契机,「当时我主要打篮球,但我只是带球快,不够人抢篮球,教练建议我学武术,我也喜欢动作大的运动,所以开始习武。」杨菁菁八岁之龄开始习武,十三岁小试牛刀,参加广东省武术比赛,以灵活身手,完美的动作拿下全场冠军,奠下稳打稳扎的武术根基。
一般很难把武术与五光十色的演艺圈挂钩,但在七、八十年代流行武术电影,就不同说法。杨菁菁1979年来到香港后,在表哥帮助下,让她得到绍氏电影着名武术指导刘家良的试镜机会,在他面前大展拳脚,得到伯乐刘家良的赏识,「当时十二点试镜,一点就签约,那时候我太小,对演艺圈甚么认知都没有,还以为签约即是签卖身契。」误打误撞下闯进武打电影的片场,当时刘家良正在拍摄《少林三十六房》,让杨菁菁第一次拍摄便得到近镜,她忆述,「第一套电影已经给我一个特写,但我不懂得做反应,只是一句『哦』。」现在倒带回看,令杨菁菁大感无奈和可笑,「哎,真係!」,她也很感恩遇上刘家良师傅,让她得到多齣电影的垂青。
经歷六年邵氏电影的洗礼后,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杨菁菁投身无綫电视,在短短两年内与梁朝伟、林青霞等演员,拍下多齣脍炙人口的作品,「从电影到电视剧真的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记对白很差,经常重拍,又站错位置,虽然最后都能令他们满意,但后来变了有武打场面才会找我。」在无綫的期间令杨菁菁认识导演程小东,1988年开拍《中华英雄》时,程小东邀请她做武术指导,亦是杨菁菁从幕前转而退居幕后的开始,「一般喜欢签女武师是因为既可以当武术指导,也可以兼任替身,不用额外招人。」一步一步,令杨菁菁在行内打响名堂,成为香港首位的女武术指导。
粉身碎骨 在所不辞 深造太极 修心养性
武侠片场讲求「效果第一,安全第二」,在危机四伏的片场,一不留神就容易跌得粉身碎骨,不怕死的杨菁菁也有过不少惊心动魄的经歷,「1993年拍摄《玫瑰玫瑰我爱你》时,我应该是脚先落地,但当时配合得不好,让我的脚碰不到地面,结果头先碰地,导致头部大动脉血管爆破,锁骨碎裂,也酿成左手惯性脱臼的后遗症。」杨菁菁深知当武术指导的辛酸,但从没怨言,「以前真的不会想(对替身的保障),只是一直向前冲,只要我做到便一定会做,很多人都说我『痴线』,但我所接触的每一套都是很开心。」
杨菁菁向来性急并力臻完美,受伤后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转而深造太极,「小时候在体育学院便接触太极,当时心态是『我还年轻,没必要学太极』,但在受伤休养时,开始想未来的路,于是选择钻研太极。太极启发了我,让我明白原来人生很短暂,我这么辛苦是为了甚么?其实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
离开再出发,杨菁菁不怕痛不怕烦,不怕电脑科技,挑战自己,生活就好像闯盪江湖,以柔制刚,干坤大挪移,努力向前行。
更多资讯:
Youtube:威哥会馆《杨菁菁师傅专访》
Facebook:Shaw Brothers Fan 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