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陈伟雄
图/ 微辣提供
因为有网上世界(今天我们称为「元宇宙」,但这只是在玩弄文字游戏),创作人再不会被困于客观的环境障碍中,从一个实际没有甚么演艺圈小地方,却能突破地理界限,成为网上的领先者,改变并影响主要是华人世界的演艺圈。我说的是从澳门出发的「微辣」,他们在Facebook拥有超过百万粉丝,在YouTube和抖音两个影音平台拥有超过70万的跟随者,确是打破了一切疆界,成为强者。而他们旗下的艺人,刘蕴Rachel Lau & 马檇铿Roberto Madan。也原本困在小小的澳门,但他们也在努力发展,「加了微辣」后,发挥出「小宇宙」的力量(名词来自经典日本动画《圣斗士星矢》),连续发放出有风格有创意的作品,也吸引了我们,在实体的杂志媒体与他们互动,留下线下平面的纪录。
问:你年少时便渴望成为歌手了,为甚么对音乐事业有这么大的期望呢?
答:因为细个的时候爸爸经常在屋企,播放猫王的歌曲,然后我再看他的影片,慢慢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中学时期再参加歌唱比赛,慢慢发现自己想走这条路。虽然这几年同时亦变成了KOL,但心里面仍然对音乐非常认真,渴望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音乐。
问:今天你做到想做的成果了吗?还有甚么继续要发展的呢?
答:对我来说,现在只是起点。在刚完成的演唱会,是对我的观众真正展示我的音乐。明年将会推出EP,那张EP将会是我真正想给观众认识的我。
问:你做音乐之余,也投入演艺之中,两者之间,你觉得哪一个会给你更大的满足感和机会?
答:在我心目中艺术都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及其他表演,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所以我从来不抗拒其他表演工作,因为我相信这一切都会为我做音乐有帮助。但当然,我最喜爱及最有满足感的都是音乐。
问:今天你在音乐和演艺上的野心有多大?有没有为自己设下甚么宏大的计划?
答:我心目中希望我的音乐当然不限于香港及澳门市场,希望可以去到更加远的地方。就算不是广东话市场亦会认识到自己的音乐。而暂时不敢想太远,只希望明年可以开一场自己的演唱会。
问:澳门的演艺圈是怎样的?比较香港,在演艺发展上是否有不同的限制?会不会因为互联网无界限,才令到微辣能够突破细小的框框爆热,而你又成就出今天的知名度?你又怎样看你在未来元宇宙的音乐发展会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出自己的音乐NFT?
答:其实澳门并没有实际的演艺圈,基于市场及人口问题,大多数的艺人都是独立经营。没有所谓的主流及Indie,所以相对在音乐发展上,并没有所谓的框架。但在演艺机会上,就及不上香港的繁多。微辣的成功当然归功于互联网。所以NFT当然有想过,因为这都是未来的趋势。在其他地方亦都非常之流行虚拟演唱会等等。
问:关于音乐的,你怎样发现自己可以当一个歌手,甚至是一个唱作人?在音乐上有谁是你的启蒙?你又最喜欢哪位音乐人?你既唱广东歌又唱国语和英文,是跨语言的界别,你自己最喜欢用甚么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音乐?在音乐上的尝试,你还有甚么好想试试的?
答:几年前在澳门机缘巧合推出了自己的原创歌曲之后,发现原来有听众喜欢,然后亦都因为没有钱找别人为自己创作,就慢慢开始自己写歌。近一两年,我现在的音乐监制Justin是我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教我唱歌,还在创作上给我很多意见。TYSON YOSHI是我在香港最喜欢的歌手。其实并没有最喜欢的语言,我通常在创作歌曲后,会幻想歌曲的编曲再考虑填词的时候用甚么语言。但当然,自知中文文笔不算太好,所以广东话歌词对我来讲难道比较大。暂时最想做的音乐风格还是R&B、Alternative 等等,可能未来会尝试Rock吧。
问:你也和Rachel合作过,你可不可以讲讲你对她有甚么看法?
答:Rachel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对自己的音乐作品很有执着的人。相较于自己,她是一个不容易妥协的人。而且她比较多愁善感,在她的作品当中,会体现到情绪化的一面。而且我们在微辣当中,是一个共同向音乐梦拼搏的好战友,所以一直都会互相支持着对方,当正是我家姐一样。
问:从两首今年推出的新歌,《Icedream》和《Sneakylove》,有没有互相唿应的意图,在音乐上有甚么值得细味的发展?《Sneakylove》在爱情观上怎和《Icedream》比较?
答:其实两首是有唿应的,在《Icedream》大家听到的R&B
《Sneakylove》分别代表着表面上和心理的状态。表面的形象很轻浮,并不代表心裏面不着紧。首先《Icedream》的故事是一段幻想的爱情,《Sneakylove》亦是关于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只希望默默在心裏爱着就可以。所以在爱情观上,是就算得不到,亦不容易放下执着,在心裏都尚有一丝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