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一般人高40%,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全球首次有研究證實,患者的炎症綜合指數如果能持續達標,即其發炎指數一直維持在最低水平,他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因而降低。 本報報港聞部報道
相關研究結果已於醫學期刊《Arthritis & Rheumatology》上發表。銀屑病又名「牛皮癬」,估計全球1%的人口受此症困擾,20至30歲和50至60歲是發病的高峰期。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需至少每5年接受一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
全球1%人口受此症困擾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副教授李沛威昨日解釋:「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普遍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傳統高危因素;加上他們體內的發炎因子水平持續過高,這些都會損害他們的心血管健康,故此及早介入以降低患者的發炎因子水平極為重要。」
為了解消除發炎情況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好處,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風濕科與心臟科合作進行研究,找來90名平均50歲及患病年期約10年的銀屑病關節炎病人參與。患者會於研究開始、中段(第12個月)及後期(第24個月),分別接受檢查以量度他們的「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簡稱CIMT)」,以及他們血管內積聚斑塊的情況。
結果於研究中段有逾六成患者的炎症指數維持於最低水平;至研究後期(第12至24個月)仍有近五成患者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其中能夠持續達標的患者,他們CIMT縮減的幅度較大,而出現血管斑塊積聚情況加劇的病人比例亦較少。
減對患者影響及醫療負擔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指出:「我們的研究顯示,炎症綜合指數持續達標能保護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系統,減低他們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相信是由於他們較少因病發導致持續全身性炎症,而引致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我們希望藉此證明保持炎症情況受控制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重要性,從而減低因心血管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及帶來的醫療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