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電話騙案有上升趨勢,警方在今年第一季錄得127宗電話騙案舉報,較去年同期升41%,涉案金額較去年同期激增六倍至3,446萬元,當中「假冒官員」的涉案金額佔總數接近九成。單一最大損失個案涉及352萬元,受害人是一名從內地來港讀大學的19歲女生。據了解,受害人姓鄧,她在今年3月接獲來電,對方聲稱是「順豐速遞」,稱發現一個可疑包裹由她的姓名寄到內地,已將事件通報公安。受害人隨後收到另一個自稱「上海公安」的來電稱,她已牽涉一宗洗黑錢案,結果按指示到深圳開設銀行戶口並匯款。 本報港聞部報道
據悉,受害人是一名從內地來港讀大學的姓鄧女生(19歲)。她在3月18日接獲來電,對方聲稱是「順豐速遞」,稱發現一個可疑包裹由她的姓名寄到內地,並已將事件通報公安。受害人掛線不久,即收到另一個自稱是「上海公安」的來電稱,她已牽涉一宗洗黑錢案,並要求她根據指示,到深圳開設一個新銀行戶口。
訛稱「順豐速遞」「上海公安」
據了解,由於受害人來港不久,因此從未聽聞過有關的騙案手法,於是不虞有詐,按指示到深圳開設一個銀行戶口,回港不久後,再收到另外兩個自稱來自「上海公安」的來電,均要求她將300萬元人民幣(折合約352萬港元)匯到該深圳戶口,以證明自己清白。她於是致電在內地的父母,在上月19日一筆過匯款到該戶口。受害人翌日與朋友談及此事,在朋友提醒下才驚覺自己被騙,立即檢查該深圳戶口,發現錢已全數被人轉走,並於同日晚上10時到北角警署報警。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高級督察鄧凱彤及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陳國偉昨日出席記者會,公布今年第一季電話騙案數字。警方今年1至3月共錄得127宗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的90宗上升41%,當中有125宗錄得損失,較去年的71宗增加76.1%,金額達3,446萬元,勁升六倍,當中失款最多是「假冒官員」,有45宗,合共損失3,055萬元;「猜猜我是誰」有81宗,涉款384萬元;「虛構綁架」就錄得1宗,損失6萬元。
譚威信表示,電騙集團主要是跨境犯案,騙徒大多藏身外地,警方亦留意到騙徒行騙目標具針對性,「假冒官員」亦有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受害人九成涉及相關騙案,騙徒會編織較為周密的故事,以普通話訛稱受害人牽涉刑事案件,需要匯錢協助調查。年長人士則多捲入「猜猜我是誰」騙案,受害人中,有48%是61歲或以上,當中71.7%為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士,騙徒會先從社交網站了解受害人的「網名」或「花名」,致電受害人後會用廣東話假扮友人,訛稱換了新電話號碼,在取得信任後就辯稱因生意周轉或在內地犯了法,要求受害人存錢到指定戶口,騙走金錢。
「假冒官員」混合「虛構綁架」
至於電話騙案手法亦有所轉變,譚威信指出,關注到今年3至4月,分別接獲兩宗「假冒官員」混合「虛構綁架」的電話騙案,其中一宗損失約316萬元,另一宗則沒有金錢損失。騙徒會先以一般「假冒官員」手法欺騙受害人金錢,再要求受害人提供其家人的電話號碼及要求受害人停止與家人聯絡,騙徒之後聯絡受害人的家人,訛稱已綁架受害人並要求其家人交贖金。
另外,陳國偉表示,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今年首三個月共接獲6,203個求助或查詢電話,較去年同期增加大約25%,當中與電話騙案有關的求助有768個佔12%。至於「防騙易」熱線成功阻止45宗騙案,當中包括26宗電騙。他指出,ADCC共接獲388個攔截騙款要求,較去年同期增加40%,涉及14.2億元,成功協助其中161宗騙案的受害人攔截約7億元,最高單一攔截金額為98萬元。警方呼籲市民,如果遇到任何懷疑騙案,可致電24小時防騙易熱線1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