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电话骗案有上升趋势,警方在今年第一季录得127宗电话骗案举报,较去年同期升41%,涉案金额较去年同期激增六倍至3,446万元,当中「假冒官员」的涉案金额佔总数接近九成。单一最大损失个案涉及352万元,受害人是一名从内地来港读大学的19岁女生。据了解,受害人姓邓,她在今年3月接获来电,对方声称是「顺丰速递」,称发现一个可疑包裹由她的姓名寄到内地,已将事件通报公安。受害人随后收到另一个自称「上海公安」的来电称,她已牵涉一宗洗黑钱案,结果按指示到深圳开设银行户口并匯款。 本报港闻部报道
据悉,受害人是一名从内地来港读大学的姓邓女生(19岁)。她在3月18日接获来电,对方声称是「顺丰速递」,称发现一个可疑包裹由她的姓名寄到内地,并已将事件通报公安。受害人挂线不久,即收到另一个自称是「上海公安」的来电称,她已牵涉一宗洗黑钱案,并要求她根据指示,到深圳开设一个新银行户口。
讹称「顺丰速递」「上海公安」
据了解,由于受害人来港不久,因此从未听闻过有关的骗案手法,于是不虞有诈,按指示到深圳开设一个银行户口,回港不久后,再收到另外两个自称来自「上海公安」的来电,均要求她将300万元人民币(折合约352万港元)匯到该深圳户口,以证明自己清白。她于是致电在内地的父母,在上月19日一笔过匯款到该户口。受害人翌日与朋友谈及此事,在朋友提醒下才惊觉自己被骗,立即检查该深圳户口,发现钱已全数被人转走,并于同日晚上10时到北角警署报警。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总督察谭威信、高级督察邓凯彤及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陈国伟昨日出席记者会,公布今年第一季电话骗案数字。警方今年1至3月共录得127宗电话骗案,较去年同期的90宗上升41%,当中有125宗录得损失,较去年的71宗增加76.1%,金额达3,446万元,劲升六倍,当中失款最多是「假冒官员」,有45宗,合共损失3,055万元;「猜猜我是谁」有81宗,涉款384万元;「虚构绑架」就录得1宗,损失6万元。
谭威信表示,电骗集团主要是跨境犯案,骗徒大多藏身外地,警方亦留意到骗徒行骗目标具针对性,「假冒官员」亦有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受害人九成涉及相关骗案,骗徒会编织较为周密的故事,以普通话讹称受害人牵涉刑事案件,需要匯钱协助调查。年长人士则多捲入「猜猜我是谁」骗案,受害人中,有48%是61岁或以上,当中71.7%为家庭主妇或退休人士,骗徒会先从社交网站了解受害人的「网名」或「花名」,致电受害人后会用广东话假扮友人,讹称换了新电话号码,在取得信任后就辩称因生意周转或在内地犯了法,要求受害人存钱到指定户口,骗走金钱。
「假冒官员」混合「虚构绑架」
至于电话骗案手法亦有所转变,谭威信指出,关注到今年3至4月,分别接获两宗「假冒官员」混合「虚构绑架」的电话骗案,其中一宗损失约316万元,另一宗则没有金钱损失。骗徒会先以一般「假冒官员」手法欺骗受害人金钱,再要求受害人提供其家人的电话号码及要求受害人停止与家人联络,骗徒之后联络受害人的家人,讹称已绑架受害人并要求其家人交赎金。
另外,陈国伟表示,反诈骗协调中心(ADCC)今年首三个月共接获6,203个求助或查询电话,较去年同期增加大约25%,当中与电话骗案有关的求助有768个佔12%。至于「防骗易」热线成功阻止45宗骗案,当中包括26宗电骗。他指出,ADCC共接获388个拦截骗款要求,较去年同期增加40%,涉及14.2亿元,成功协助其中161宗骗案的受害人拦截约7亿元,最高单一拦截金额为98万元。警方唿吁市民,如果遇到任何怀疑骗案,可致电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