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东九龙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邓凯彤表示,跨境电骗集团一般在海外设立诈骗电话通讯中心,有组织地进行跨境诈骗活动,集团会三线分工,第一线负责冒充物流职员致电受害人,讹称对方包裹涉及刑事案;当受害人中计后,会由第二线接手,假扮内地官员威吓会冻结其资产;第三线有人冒认内地检察官,要求定时在社交平台报到协助调查,并交出款项以证清白。
邓凯彤昨日在记者会上解构电骗集团运作,负责第一线的骗徒负责整个电话诈骗第一部分,利用假冒来电显示技术,冒充本地固网或手机号码,或是没有来电显示,向受害人播放录音,冒充政府、物流公司、电讯公司或其他公私营机构职员,讹称受害人或者其使用的物流或电讯服务牵涉刑事案件,服务将会暂停或会被限制出入境等。
一旦受害人作出回应,来电随即转驳至负责第二线的骗徒,假冒内地不同省份的官员,对受害人施加压力,声称内地执法机构会通缉受害人及冻结其所有资产,期间不断威吓受害人,令受害人恐慌。
第三线的骗徒主要负责冒充内地检察官员,告内地司法机构已向受害人进行调查,指示受害人透过电话或社交平台定时报告行踪,并要求受害人将事件保密,骗徒亦会发出虚假通缉令、资产冻结令等,并以不同藉口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同时交出款项证明自己清白。
邓凯彤续称,骗徒会循多个途径收取款项,例如要求受害人将资产存入指定银行户口,讹称经审查后会全数退回;要求受害人开立新银行户口及交出密码,之后匯走款项;伪造虚假银行网站或应用程式,以取得受害人户口密码,从而转走存款;假冒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亲身向受害人收取骗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