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国际组报道】中美贸易战似乎愈打愈烈,中国官方媒体继续一面倒唱好内地经济。不过,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官媒其实并不看好前景,唱好只为安定民心,更指出贸易谈判一旦破裂,不仅是钱财上的损失,更重要是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上的对抗。
中国官媒近期一再唱好内地经济,甚至强调对于打贸易战的信心,例如新华社日前一篇评论文章便指出,中方的立场是「愿谈则谈,要打便打」,更以上世纪50年代韩战作比拟称,「抗美援朝」近三年裏,有整整两年的时间是在边打边谈。
邱腾华:一定是双输局面
内地财经评论员石述思指出,官媒一再唱好只为安定民心:「为了让公众能够奔着一个词,这个词是最关键的目标,就是『稳定』,所以把一些这样的声音,主流媒体释放出来,安定民心,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种在调控舆论方面,更加成熟的标志。」不过他认为,官方提到经济的内容没有错,但不是事实的全部:「它不是中国外贸的全部,也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它只是针对贸易战,就是说它可能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但它不代表中国对外贸易的全部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部。关税提升了很多,然后我们货品未来遇到巨大阻力和障碍,这个挑战的确存在的。我们很多高科技公司,也受到某种冲击,比如华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一定是双输的。」
他又指出,贸易谈判一旦破裂,不将只是钱财损失,更是西方对中国价值观、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对中国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更有保留。
另外,在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昨日与多个商会就美国调升中国货关税召开会议,检视对业界的影响。他表示:「就美国在正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时,仍然施加额外的关税,香港业界一般的反应是表示遗憾,因为我们认为真的没这需要。贸易纠纷最好能透过贸易谈判及双方谅解来解决,反之关税措施会加重出产者、制造者、销售者及消费者的负担,一定是双输的局面。」
他指出,政府去年已推出多项措施协助商界,包括扩大出口货物的信任保险额,商界即使被退货仍可得到保障。另外,增加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贷款额,令企业有更多资金周转,又协助企业拓展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