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訊】特朗普政府美國時間周五(10日)開始已額外對總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調高進口關稅至25%,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周一將公布餘下3,25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安排,但北京政府未有立即出台反制措施,只有內地媒體如《環球時報》等為其「打嘴炮」,指美國誤判打關稅戰,嚴重低估中國承受力云云。有分析認為,北京正在評估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措施做對中國的潛在經濟衝擊,擔心若隨便出台反制措施,反而不利國內經濟。
內媒《環球時報》打嘴炮
美媒報道,就現有選項來看,中國能在進口關稅上出招的地方較美國少,因為中國進口的美國產品,比美國進口的中國產品少很多,且中國經濟成長在先前大幅減緩後,如今復甦腳步還不穩,讓中南海在反擊美國上綁手綁腳。美方一再調高中國貨品的進口關稅,中方官員憂心不已,正密切觀察可能的後續效應,從人民幣貶值到抑制未來的外國投資都有,若北京以牙還牙,同樣調高美國貨品的進口關稅,反倒可能打擊中國經濟的需求,例如半導體、豬肉、石油或飛機等。
中國經濟復甦腳步不穩
若然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北京為支撐全國經濟成長,可能被迫進一步放鬆信用管制及增加政府支出,且在去年已經出手的經濟振興方案上繼續加碼。不過,有市場分析師認為,政府早就應該收手,不能光靠政府干預市場支撐整體經濟。曾經任職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主管知識產權業務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伍人英(Mark Wu)說:「中國不想煽風點火,中國希望被視為講道理的一方,而且願意妥協。」其他市場人士則認為,未來幾周北京如何應對,將取決於中國領導層如何解讀本身經濟狀況,以及美國後續談判的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