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国际组报道】中美贸易战持续,部分外资企业为免承受美国加徵的关税而将生产线撤离中国。外国传媒引述消息报道,苹果公司正研究将部分生产线迁往其他东南亚国家,因此已要求为苹果生产的主要供应商,评估把15%至30%产能从中国迁往东南亚所带来的成本影响,反映苹果公司在贸易战下,准备重新调整供应链。由于只依靠在中国生产的风险太高,有消息称中美贸易纠纷即使获得解决,也不会改变苹果将产能迁离中国的方针。
《日经亚洲评论》引述多方消息人士报道,包括苹果智能手机iPhone的核心组装厂商鸿海、和硕联合科技、纬创,以及手提电脑MacBook的主力代工厂广达电脑、平板电脑iPad代工厂仁宝电脑、无线耳筒AirPods代工厂英业达集团、立讯精密与歌尔声学(GoerTek)等,都已被苹果公司要求评估生产迁出中国的选项。至于印刷电路板(PCB)与机壳等其他苹果供应商,则密切关注上述主要组装厂是否会迁移生产。苹果零件供应商一名主管表示:「我们必须知道这些组装大厂将前往哪裏,才能跟进启动我们的计划」。
#或会迁往越南墨西哥
现时苹果公司有超过90%的产品在中国组装,而消息人士指出,苹果正考虑可以将制造地分散至墨西哥、印度、越南、印尼与马来西亚,其中印度与越南是迁移智能手机生产的首选地。不过,苹果公司未有就供应商提交迁移生产线对成本影响的评估划定时限。
苹果此举是由于旷日持久的美中贸易战所触发,但多方消息人士表示,即使中美能够解决贸易争端,苹果供应链的调整也不会回头。报道引述七名消息人士透露,苹果公司评估逾10年来也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业的风险过高,而且风险甚至会进一步攀升。一名熟悉内情的主管人员指出:「中国生育率降低、劳工成本上扬,以及承受将其产品的制造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这些不利因素,并不会烟消云散。」他表示,无论美国是否会再对总值3,000多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徵关税,「苹果正跟进大趋势(将生产分散),让自己有更多弹性」。
#集中单一国家风险高
纬创虽在2017年已在印度生产较平价的iPhone,鸿海今年起也开始在印度组装iPhone,但产量非常少,有苹果供应商承认,要把供应网络复制至其他地方将是一件耗时之事,故在可见未来,中国仍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有供应商表示,迁移产能是长远工作,可能两至三年后才初见成果,承认这是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但他们总需要面对。
事实上,有日媒早前亦透露,不少日本企业为怕受贸易战影响,已开始撤离中国,如三菱电机、小松制作所与东芝机械等日企,已先将部分在中国的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地方,而日本办公设备厂商「理光」也正考虑将产品生产线迁往泰国。此外,日本住友重机械工业集团,则已把部分零件生产线从中国移回日本。至于日本大型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也指出,为因应中美贸易战加徵关税的影响,已考虑把液压挖土机零件的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本地、泰国及美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