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引起连串风波己处于无法收拾的局面,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七一庆回归酒会上,曾经扬言施政风格会「变得更开放」,并且愿听取民意,讵料仅是纸上谈兵,并且在首仗已碰到一鼻子灰。近日秘密透过校方邀科技大学学生会闭门会面,却被学生回绝。中大学生会也从校方口中知悉邀请,但未有细节。林郑这种与青年沟通策略彻底失败,首先,她不是直接向学生会发出邀请,而是透过校方高层邀约,反映她仍处于高高在上的思维,只与高层联繫;其次,在几场示威,青年特别要求公开对话,她却跑去搞闭门,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地搞分化,完全掌握不到与年轻人沟通策略,难明青年心就无法准确研判民意。
科大学生会断言拒绝林郑月娥,其勇气嬴得一片掌声,网络热议,批评林郑有搞分化之嫌。事实上,林郑反思又反思却仍未开窍,满以为愿意跟年轻人沟通就可,却不知当中艺术。如今社会运动没「大台」,谁也不代表谁,故此谁也不敢贸然跟她闭门见面,恐防被分化,更恐怕发表意见时被其他人士批评,故对这类活动步步为营。此为林郑沟通之一错。
#最错不直接邀约学生 续摆官威
第二错是她不是直接向学生会发出邀请,而是透过校方高层邀约,反映她仍处于高高在上的思维,只与高层联繫。学生最憎当权者,林郑还要找校方邀约,即派出去的学生经过挑选与审查,这跟压下去没分别,学生的压力尤甚,反叛者有机会不获准出席,出席者却未必敢真说话。为何林郑不亲自直接致电及发信邀请学生会呢?令人废解。
第三错,在几场示威,青年特别要求公开对话,她却跑去搞闭门,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地搞分化,完全掌握不到与年轻人沟通策略,难明青年心就无法准确研判民意。
科大校长史维曾在本月2日发声明,认为当务之急乃化解紧张局势,唿吁重启对话。翌日,科大学生会就接获邀约对谈。科大学生会昨在其Facebook专页发声明,指林郑月娥昨日(3日)曾邀学生会进行闭门会议,惟学生会表明拒绝,并提出三项对话条件,包括对五大诉求有所回应、会面须包含各界别代表,以及公开对话。
#科大学生会拒见 要求公开对话
根据《科大学生会就拒绝闭门会晤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之声明》,指出林郑政府于昨午透过本校高层联络本会,邀请本会代表出席闭门会议,本会立即拒绝并反提出三项对话条件:
第一,对五大诉求有所回应 由六月九日一百零三万人上街要求撤回引渡条例修订案到六月十六日二百万人上街作出四大诉求,然后市民佔领立法会发出宣言,香港人民之诉求简洁而清晰,分别为完全撤回修例、收回暴动定义、撤销反送中抗争者控罪、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究警队滥权责任及立即实践真双普选,惟林郑政府一直拒绝回应,本会希望政府如史维校长所望停止重覆无意义表态。
第二,包含各界别代表 抗争一个月以来,社会各界均表示反对送中条例,商界、医护界、法律界、教育界以及举不胜数之香港持份者。反送中运动没有大台没有领袖,本会不敢亦不可能代表所有抗争者,与林郑政府之对谈必须包含各界代表,政权切勿妄想可以如雨伞革命般胁学界以令天下。
第三,公开对话 对谈必须开放予全香港市民参与,让所有人拥有发言之权利,将政权多番迴避之问题釐清,不容许每人两条问题之游戏规则。本会提议用本校赛马会大堂作为全民对话会场,在阳光及世界目光下,承先烈之遗志为反送中革命揭开新一页。
中大学生会会长苏浚锋则表示,校方高层曾向学生会透露,政府未来希望接触一些年轻人,但是目前未有收到正式闭门或公开会面的邀请。苏浚锋认为,在《逃犯条例》争议期间,林郑本来有很多机会接触年轻人,但如今却闭门会见,感觉如做骚。至于其他大学则未获邀请。
行政长官办公室回覆传媒查询时,特首林郑月娥已表示政府的施政风格需要改变,要变得更开放、更包容,听取民意的工作要革新等,因此她近日已开始邀请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见面,当中包括大学生、一些曾参与近期示威活动的年轻人等。特首办又指出,会面目的是要深入聆听、坦诚交流,因此希望会面以小范围、闭门形式进行,会面安排亦不会发布。特首办称已留意到科大学生会作出的公开回应,但希望学生会可再作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