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自6.9金鐘衝突發生至今,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歷經88天,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才後知後覺宣布正式撤回修例,但與坊間一直要求的「五大訴求」,僅得一項訴求如願。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批評,政府的撤回修例是好的開始,但來得太遲,會繼續發起遊行發聲。由示威者組成的「民間記者會」狠批三個月以來累積的債,已令港人對政府信任崩潰,不是撤回修例便可彌補。民主派指出,不接受林鄭提出的撤回修例等的「四項行動」。
昨午3時左右,開始有傳林鄭即將宣布正式撤回修例,到了傍晚5時50分,林鄭透過電視講話交代「四項行動」,包括撤回修例;委任余黎青萍、林定國為監警會新成員;自己與所有司局長本月起走進社區直接與市民對話;以及邀請社會領袖等人研究社會深層次問題。
撤回修例是坊間「五大訴求」之一,成為昨日的重點內容。林鄭月娥在電視講話中表示:「特區政府會正式撤回條例草案,完全釋除市民的疑慮。保安局局長會在立法會復會後,按《議事規則》動議撤回條例草案。」她形容,政府提出的「四項行動」是對民間「五大訴求」的誠摯及莊嚴的回應:「我和團隊很希望,今(昨)天提出的四項行動,可以為打破困局行出一步。以對話代替對立,為社會帶來改變。」
#無助緩和緊張氣氛
不過,歷經88天的修例風波,僅換來一項訴求如願,反修例陣營均表示「決不收貨」。民陣召集人岑子杰表示,政府是首次正面回應市民的訴求,是好的開始,但形容來得太遲及力度太少。他指出,政府今次的回應,連部分建制派都未必收貨,相信有參與民陣遊行的200萬市民亦不會收貨,認為無法緩和現時社會的緊張氣氛。他擔心,政府今次的所謂讓步,只會令社會上親建制及反修例人士的對立更加尖銳。
岑子杰說,民陣會繼續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表達訴求,在8月31日的遊行因為未獲「不反對通知書」而取消,但民陣會繼續籌備,最有可能是在本月15日發起遊行,但要視乎警方是否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狠批假讓步真鬥爭
至於「民間記者會」發言人羅先生昨晚表示,修例只是「藥引」,撕破了香港殘破不堪的制度,而三個月來積累的債,讓港人對政府信任崩潰,不是撤回就彌補得到。他強調,「五大訴求一日不實現,抗爭者一日不會接受,而香港人亦沒有收貨的本錢」。他批評,林鄭的回應是太遲、太少。他強調,示威者不是要傷害市民和香港,而實際上沒有人比示威者更愛香港。
民主派昨日舉行記者會回應林鄭,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表示,林鄭為了平息麻煩,提出「四項行動」,現在才撤回已是太遲。她表示,民主派會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林鄭的回應是「太遲、太少、太假」,並批評林鄭的做法是「假讓步、真鬥爭」,受苦的是為香港社會的前線抗爭者。公民黨昨日在社交網站Facebook指出,三個月以來過千人被捕,無數市民受傷、受驚,批評政府視香港人生命如草芥,市民的血淚換來的只是「撤回」二字,不能就此算數。
另外,網民繼續發起各項活動,包括9月7日的「機場交通壓力測試2.0」,以及9月8日的「美國民主與人權法案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