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昨日否决引入审查机制,抽样调查轮候公屋超过两年半的申请者,是否依然符合入住公屋资格。小组主席黄远辉表示,有需要调整执行细节,因此短期内也不会重新启动议题。
他在会后表示,政府原本提出,随机抽选在未来一年内,未达详细资格审查阶段的一般家庭申请者,要求他们申报最新的家庭入息及资产,不回覆或者不符合申请资格,就会被剔出轮候册。现时编配公屋时会有详细审查,在轮候期间引入审查机制,实际上对公屋轮候时间完全没有影响,亦无助增加供应,而每年行政成本超过500万元,没有明显的成本效益。
#招国伟:措施无助缩短轮候时间
房委会委员招国伟说,委员会议上对有关定期查核机制的讨论热烈,不少委员都对措施有保留,他个人亦不同意现时将审查机制引入一般家庭。他表示本身申请者到审查阶段,也可能不符合资格,但轮候两年半就审查,相对时间较短,未必有这么高比例的申请人不愿接受审查或超出标准,认为措施无助缩短轮候时间。他说虽然现时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但多数申请都不止轮候5.4年,或需6至7年,申请人一屋难求,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缩紧公屋申请资格,对轮候者而言是扰民措施,亦会造成心理压力。
另外,黄远辉解释去年首次引入时,不适用于有长者的申请,但考虑到公屋资源非常紧拙,相信已居于公屋的申请者,包括长者,情况已比轮候册上,居于包括劏房、板间房的申请者好,为一视同仁,长者申请都会有12个月冻结时段,建议即时生效,适用所有新申请。在会前,有团体到房委会总部外请愿,要求重建彩虹邨及和乐邨,小组主席黄远辉到场接收请愿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