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位于湾仔的新华社亚太总分行周六在港岛的反修例示威行动中,遭人「快闪」破坏,大门玻璃被打碎外,更被投掷汽油弹纵火。中共对新华社被破坏反应强烈,中共中央政法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炮轰「暴徒」是突破法律、道德及文明底线。这是反修例抗争持续四个月以来,首次有传媒机构被示威者针对,但不少网民认为新华社遭破坏乃是咎由自取,有网民直言新华社根本不是传媒机构,乃国家宣传机器,故今次是抗争者对中共喉舌的反击。
对于新闻机构遭破坏,引起本港新闻组织关注,香港记者协会、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分别发声明,对野蛮行径予以强烈谴责,认为这是对新闻自由和法治的肆意践踏。中共中央政法委更炮轰有关行为是突破法律、道德及文明的底线,指出暴力不可原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中联办副主任仇鸿昨出席公开场合时,则强调全社会都应该抵制暴力。
当然任何暴力行径也不能容忍,这次更是有人首次攻击新闻机构,故令人关注。事实上,本港一向有不少亲建制报章,对反修例示威的报道亦偏颇,如渲染「勇式派」暴力行为,但示威者从不会因而针对传媒机构,今次新华社被「快闪」破坏,根据网上一些巿民留言,反映不少人并不将新华社当成传媒机构。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为国务院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早期创建的宣传舆论机构,肩负党的使命,发挥喉舌、耳目等作用,而在香港回归前的港英政府年代,新华社更是中共驻港的唯一官方机关,代表中共与当时港英政府沟通和交涉,角色绝非单纯是通讯社,而回归后新华社的报道立场等,则听命于中联办,继续为中共的喉舌。中共一向十分重要主导舆论,因此负责在另一官媒《人民日报》以任仲平作笔名,负责撰写重要评论文章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今年便被调派来港出任中联办副主任,相信是要强化在港的宣传机器。
不过,内地官媒在今次香港反修例抗争中,就全面偏离事实,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这两个主要官媒机构,作出的报道完全没有解释反修例事件因由,6月本港先后有100万及200万人上街进行和平示威,新华社等完全避重就轻,只报道支持修例的亲共和建制阵营声音,其后更将和平示威的「和理非」巿民也打成是「港独分子」,「勇武派」的激烈示威行动则当然是大加渲染,将整个抗争行为扭曲为「分裂国家」、搞「颜色革命」,以及有「独立」意图。
此外,新华社及《人民日报》更多次发表评论文章,除不断批评香港的抗争行动外,更多番「指指点点」,向香港各机构甚至政府部门施压,除港铁遭《人民日报》批评后便身「党铁」外,新华社又曾炮轰表明不会开除因示威而受枪伤的学生学籍,另外新华社又与《人民日报》同日批评医管局慰问及支援被捕医生;《人民日报》近日又因一宗践踏国旗判社会服务令案件,炮轰司法机构轻判,促律政司上诉,它们并非普通媒体,而是中共的机关,这种公然干预香港事务的做法,完全漠然「一国两制」。
不少网民昨便批评新华社指鹿为马,有网民亦斥其是中共大话喉舌,指其颠倒黑白,更有网民直指其是「邪恶中心」。由此可见,今次新华社被针对,示威者并非挑战新闻自由,只是对中共抹黑港人抗争行动的一次反击。 |